双钩还是单钩 在古代绘画中看古人执笔之变

2019-12-09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0
3156次浏览
  刘涛

  如何握笔是书法的一大要点。在中华书局新出版的刘涛《书法学徒记》一书中,他论述了“双钩”与“单钩”两种不同的执笔方法,并借以古代绘画,呈现历史上书法执笔的变化。他写道,唐朝是执笔法的转折期:唐以前执笔写字是“单钩斜执”,与今天拿自来水笔写字差不多。大约晚唐,双钩直执笔才流行起来,取代古来的单钩斜执笔。

  上小学就用铅笔写作业,握笔似乎不教自会:拇指与食指握笔,其他三指相并垫在笔管下,笔管斜,笔尖向外。

  三年级写字课描红字,开始用毛笔,班主任汪老师年近六十,戴副老式眼镜,她在课堂上是否讲过执笔姿势,想不起来了。四年级写字课改为临帖,新班主任杨老师三十上下,不苟言笑,第一次写字课,就讲执笔姿势。

  讲台上,杨老师举起右手,向我们示范双钩执笔姿势,毛笔竖得直直,拇指在内侧,中指与食指在外侧,拿住笔管,无名指在内侧抵住笔管,小指靠着无名指。我们照样握笔,很新鲜。而后老师走下讲台,检查我们的握笔姿势。“老师,对不对?”这个问,那个问。见不对,老师掰掰手指;对的,点头走过。

  我们临写的标准习字帖(欧体、颜体、柳体三种,北京出版社发行),都印有执笔姿势的照片,但不及老师的示范来得直观,看了就明白。我和许多同学一样,起初不习惯双钩执笔,更不习惯笔管竖直,时常掰掰手指,矫正握笔的位置,把毛笔握直了,再下笔写。

  四年级开始,每天临帖练习毛笔字。祖父看我执笔姿势不够规范,手把手教我,给我补课:握笔的拇指与食指,要像马蹄形;食指与中指相并,钩住笔管;无名指在内侧要抵住笔管,小指辅助为力,笔管才能竖直。祖父说,这样五指执笔叫“双钩”,要领是“指实掌虚”。五指靠近是“指实”,把笔稳,好用力;手掌要空,空到可以放进一个乒乓球,叫“掌虚”,能够运笔灵活。祖父特别强调笔管竖直,上下左右运笔都能顺畅,笔锋就能在笔画中间运行,叫做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饱满有力。想不到,拿毛笔不但有规矩,还有许多道理。

  刘涛的执笔方式

  20世纪80年代,读到沙孟海(1900—1992)《书法史上的若干问题》,文章有一节谈“执笔问题”。沙先生从五幅古代名画——唐阎立本《北齐校书图》、唐张萱《会文美人图》、宋李公麟《莲社图》和《西园雅集图》、宋梁楷《黄庭换鹅图》,以及两件唐朝壁画中发现,画中人“执笔写字,不论是站着或坐着,他执的笔管总是斜的,没有一个是垂直的”,而且“从未看到唐以前有竖管端坐拿着垂直的笔管来写字的图像”。

  (传)宋 李公麟《西园雅集图》

  1990年代末,读到唐耕馀(1890—1977)《〈笔阵图〉蜉化阶段及其内容》,也论及执笔。他说:“汉魏晋之执笔是斜执,笔管向内,笔锋向外”,“东晋以来,笔管间有外向,间有直立,而仍以内向为主。至中唐颜柳之世,笔管始成直立,不为斜侧,其前无此”(《书法丛刊》2000年第4期。这篇遗稿写于1948年,半个世纪后,其孙唐刚卯在清理父亲唐长孺文稿时意外发现)。

  两篇文章,都说古人斜执笔。

  唐朝中期韩方明《授笔要说》提到当时执笔有双钩、单钩之分:“书之妙在执管,既以双指苞管(双钩),亦当五指共执,其要在实指掌虚,钩送(亦曰抵送),以备口传手授之说也。世俗皆以单指苞之(单钩),则力不足而无神气”,而“平腕双苞,掌虚指实,妙无加也”。这番话,夸双钩执笔写字“妙无加”,贬单钩写字“力不足而无神气”。

  “双钩”与“单钩”,是直执还是斜执,韩方明未说。

  唐朝前期,孙过庭《书谱》说“代有《笔阵图》七行,中画执笔三手”,“顷见南北流传,疑是右军所制。虽则未详真伪,尚可发启童蒙”。所谓“执笔三手”是用三指执笔,即单钩执笔。

  读孙晓云《书法有法》,书里有日本空海《执笔图》,绘执笔的手姿,与孙过庭说到的《笔阵图》“中画执笔三手”相似。图的左侧写有“执笔法”说明文字:“置笔于大指中节前,居转动之际,以两小指齐中指,兼助为(力)”,正是“单钩”执笔的要领。空海和尚是日本平安初期三大书家之一, 9世纪初来唐朝求法,估计这件《执笔图》摹自中国。

  空海《执笔图》

  仔细观察古画,唐阎立本《北齐校书图》(宋摹本,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所绘人物有四人执笔,不但皆是斜执笔,而且“单钩”。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摹本,大英博物馆所藏)“女史司箴敢告庶姬”一段,女史站立,左手持纸,右手握笔作书,也是“单钩”执笔。

  北齐 杨子华《校书图》(局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大英博物馆藏

  古画为证,唐以前执笔写字是“单钩斜执”,与今天拿自来水笔写字差不多。

  唐朝是执笔法的转折期。初唐欧虞褚三家的楷书,从笔画形态推原执笔用笔,大约还是“单钩斜执”法。唐代中期书家执笔,当如唐耕馀所说:“颜柳之世,笔管始成直立,不为斜侧,其前无此。”亦即中唐韩方明所谓“平腕双苞,掌虚指实”。但韩方明说及“世俗皆以单指苞之”,估计当时许多人还是单钩执笔。大约晚唐,双钩直执笔才流行起来,取代古来的单钩斜执笔。

  从“单钩斜执”变为“双钩直执”,应该经历了一个时间不短的过渡期,大约自南北朝到唐朝前期。这个时期,先因桌椅的使用而发生坐姿的变化,但执笔仍是单钩斜执。中唐以来,才渐渐变为双钩直执笔。晚唐出现五指执笔法的记述,就是一个旁证。

  执笔法改变之后的宋朝,仍有个别单钩斜执笔的“落伍者”,苏轼就是一例,且是枕腕写字。

  进入21世纪,我才用电脑写文章,平日很少用笔写字,更不用说毛笔。在键盘上“敲”字,方便快捷,但“敲”与“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动作。

  担心书写动作生疏,常用小楷抄书。写小字运指,动作不大,改单钩斜执笔,使转灵活。习惯了,临汉碑,临北碑,临唐碑,临《兰亭》,临《急就篇》,都是单钩执笔。

  两种执笔法,各有其利。以我的体会,写寸大的汉隶,临晋唐小楷,临《兰亭》,单钩斜执笔为便。写篆书,写颜体大楷,双钩执笔较为稳妥。

  (本文选自《书法学徒记》,中华书局出版)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691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356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776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668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547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786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174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087热度

最新文章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

2025-04-27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赏读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

“审美判断的基本内容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引起快感,是

2025-04-2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新媒体宣传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微信采编和转

2025-04-25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一是新班子运行整体良好;二是暑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各实体单位主要

2025-04-25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本次展览展出了周矩敏近十年来创作的《

2025-04-25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漫谈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

艺术其实是感性、直觉的东西,不是理性、客观的事物。清人恽南田说:“笔墨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