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2024-03-20

1353次浏览


    ●全唐诗集大概收录了4万首,我认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平庸之作,因此古典诗、律诗、文言文只是写作手法,与质量无关。如今文化语境不一样了,再强调题画诗必须采用旧体诗显然不符合客观实际,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用白话文表达来得自然。画面的书卷气本身就蕴含着诗性,而不是表面形式。


    ●如果在没有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前,最好不要抢着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想法人皆有之,办法却不易找到,没有办法的想法等于空想。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葡萄牙写生作品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葡萄牙写生作品


    ●传统写意画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因为传统水墨写意画需要诗、书、画、印全面的修炼,其学习过程如同文火熬中药,急不来。如今的学习方式强调实用性,似在用急火煮中药。“熬”与“煮”出来的药性质量是不一样的。

    ●作品被市场认可和被学术认可是不一样的。艺术如同金字塔,塔尖与塔基代表质和量。塔尖是小众,塔基是大众,二者很难兼顾。“曲高和寡”不可能是顶尖的艺术品。

    ●每临“国展”前期,美协领导与专家就特别忙,召开动员大会、讲评入展条例、介绍心得体会、观摩创作草图、点评优劣得失、预测主流趋势……恨不得画一张图表列出具体内容,以供大家依此对号入座。如此大规模造势,类似打一场文艺攻坚战。如果美术创作可以用搞运动的方式催生出优秀作品的话,那么“工艺美术百花奖”和“优秀美术作品奖”一定会像孪生兄弟。艺术创作一旦向标准看齐,“百花齐放”就成了一句空话。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西班牙写生作品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西班牙写生作品


    ●如今真正的艺术批评已经不复存在了,理论被市场化成为不争的事实。靠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溢美之词成为文化垃圾,真正在乎垃圾存在价值的只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垃圾制造者,一个是垃圾拥有者,另外半个是无脑的拾荒者。时风堕落导致垃圾泛滥。

    ●写意人物画尤以画年轻女孩儿最难。当生活中的女孩儿走入你的画面,求漂亮是普遍的要求(被画者也如此希望)。要知道对美的认识是千差万别、百人百味的,如果找一个大众达成共识的标准,那就画成了仕女,而且还不是唐代仕女或者唐寅笔下的仕女(不符合当代审美标准)。求美还是求漂亮,是雅与俗的选择。

    ●中国画讲究虚实留白,实是技,虚是道。实处有形,相对容易掌握;而虚是修为,无法言说。大小、形状、疏密……虚和实总是处于模糊的渐行渐远之状态。构图排布就是寻找“境”与“意”之间的关系,所谓“意境”就是看实处、想虚处。(附图为周矩敏作品)



    ●信息时代,世界变“小”了,人们的眼界随之打开,画种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其实,这对画家来说并不是好事。视野开阔后容易失去自我,有时候画家生活在封闭的状态下反而会更专注内心的情感,比如莫兰迪、凡·高等人,寂寞修正果。


    ●绘画是否需要“雅俗共赏”?从公共艺术的角度来看应该没问题,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考虑,艺术一旦去迎合市场,画家引领大众的审美责任就被削弱。黄宾虹生前的预言“我的作品五十年后会被人们欣赏”,即可说明非凡画家的审美应该比常人先跨出一步。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西藏人物印象”之一


    ●现在有人玩实验性水墨,假借石涛“笔墨当随时代”之言为所谓的“新水墨”寻找借口。其实石涛本意是“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说白了就是,笔墨如果随时代风尚走就与诗文一样一代不如一代。唐诗流传千古,但后来的诗越来越像煮白开水了,毫无味道。黄宾虹说得好:“画有民族性,而无时代性。”传统笔墨已臻完美,如果再提笔墨创新,只能改变使用的工具?创新是指画的图式语言,就像文字不必创新但文章必须有真知灼见。


    ●常看到“当代最具实力大家”的介绍。是谁在给活着的人作历史定论?评审标准哪来的?用最具“实力”来忽悠社会,还不如改为最具“实权”更为客观真实。“实权”决定“实力”,成为权力红利的常态。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西藏人物印象”之二


    ●绘画风格是指形式、技法、表现内容独树一帜,画面识别度异于一般。它由两种类型的人创造:一是后知开窍之人,二是天赋异禀之人。前者是天才,后者是鬼才。


    ●罗丹认为,雕塑就是把多余的东西去掉。绘画亦是,把一切与形式和表现内容无关的东西去掉,尽量做减法,用最简洁的手法去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高者笔简而意赅,低者笔繁而意疏。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西藏人物印象”之三


    ●当国展的评委着实不易,因为评画就像艺术高考评卷——量大质同。优劣没标准,只能凭感觉。尽管是无记名投票,但评委自身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加上专业之外的“人情票”等因素,每次选出来的作品都很难服众。


    ●国展评审可以建立公示制度,把入选作品和投其票的评委公示于众,这样可以有效抑制权力寻租的腐败问题,能对作品抄袭与用科技手段作伪的问题及时纠错。此外,可以让不涉及利益的专业人士参与监审。只有程序透明,才能体现评选的公平、公正。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西藏人物印象”之四


    ●提倡画家“下生活去写生”,此说法在逻辑上不够严谨。生活在当下的都是食人间烟火的寻常人,何来“下生活”?今人临古画仍是今人,不要轻易给画家指引生活的方向,这样反而会消耗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随大流”的惰性。生活要多元化才能促进艺术创作的多元化。


    ●吴冠中曾说:“绘画要让专家点头、群众鼓掌。”乍一听这句话没毛病,但是细想又不太科学,因为专家与大众的审美水平差了好几个档次。如果做到两头兼顾、讨好,那太便宜专家了,稍微比大众的审美能力高一点儿就可以应付了。塞尚、毕加索、凡·高至今大众都不待见,但仍不妨碍他们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艺术既要普惠大众,更需要有引领作用。


    ●有些人太自信了,动不动就喜欢给别人“号脉”,喜欢“江湖排座”。要知道美术史就是一部淘汰史,唐、宋、元、明、清名垂青史的画家有几人?如果拿时代来说事,先给自己号一下脉,如果技艺不如古人,那就把创新的自信折叠起来,好好练练基本功吧。(附图为周矩敏作品)



    ●画画的人自尊心都很强,容不得别人提意见。其实,给别人提意见是一门学问。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你没资格进言;比自己水平低的人,你没必要去提意见;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你又没意见可提。你的想法只属于你自己,与别人无关,除非你们是师生关系,那就不叫意见了,而是教学。


    ●所谓“文艺”,文是情智,艺是才智。有才无情的作品是不会打动人的,也不属于一流的作品。


    ●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而不绝,这在世界上算是个奇迹。翻看中国美术史,历代能传世的作品其传承脉络十分清晰。但进入当代,中国美术史被翻篇,传统文脉好像被切断了,“创新”多于传承,抹掉传承痕迹的文化还能入史吗?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安持人物琐忆》插画之六


    ●如今的工笔画是中国美术史上唐、宋之后出现的又一盛况,几乎人皆习之,看“国展”犹如逛超市,花花绿绿令人目不暇接,虽接地气但不走心。唐、宋经典成为绝唱,以后也难再复兴。


    ●不要试图从画面中去解读故事,因为绘画一旦进入讲故事状态就是“不务正业”,走偏了道。绘画永远无法取代小说(宣传画另论)。有人曾问毕加索:“如何能看懂你的画?”他反问:“你能听懂鸟鸣吗?”同理,绘画首先是满足视觉快感的。如果从绘画中能受到启发并产生遐想,那是个人造化,并非作者思想。


    ●如何看懂画,是一个伪命题。从具象中引出抽象思维,从抽象中窥见人生真实,百人百解,与画无关,画仅是画而已。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安持人物琐忆》插画之七

    ●从哲学层面上看,绘画是没有具象和抽象之分的。就像从宇宙太空看地球一样,任何实体都是由模糊的点和线组成的。拉近都是具象,再扩大又成了非目所识的抽象。所谓“大象无形”就是能在无形中读出具体的信息和启发,这是中华文化的哲学智慧。


    ●画画靠感觉,这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直觉,就是所谓的天赋。它不能遗传,也无法用知识取代,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提升而达到自己心智的上限。因此,发现绘画人才比教育培养人才更重要,徐悲鸿、林风眠就是“伯乐相马”的典范。


    ●美术学院主要是授“术”而不是授“美”。从“术”至“美”不是人皆可至的,“美”不可授只能“悟”,给你指个方向,“造化”要靠自己。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安持人物琐忆》插画之九

    ●《芥子园》把各类树石、翎毛花卉、车舟屋宇、才子佳人简化为程式化的符号,以便传承学习,这就类似中国建筑的榫卯结构,把部件拆开如“一地鸡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组合后就成了皇皇之建筑。“营造”就是集微而大成,画理亦然。


    ●中国画不像西画,它没有系统性的理论。中国画是集哲学、文学、美学、宗教于一体的绘画,精研其“道”比传授其“术”更重要。传“术”主要靠画谱,传“道”则靠修为。“画论”是个人经验,但不是戒律,因此建立中国画理论学非常有必要。


    ●现在民间出现了一些艺术网评人,给疲软的艺术批评现状注入了一股清流。网评说人论事不一定正确,“真话”不代表“真理”,但是能听到久违的“人话”还是挺爽的。(附图为周矩敏作品)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安持人物琐忆》插画之十




    ●中国写意画中的“意象”类似于“玄学”,讲究感觉,并没有具体的硬标准。包括谢赫“六法论”中所说的“气韵生动”,尽管后人给了它许多注释,但都是一家之言,而这种无迹可循的气韵在画面中又分明存在着,是“活”的,并且它会根据画家各自的修养而变化,可谓“妙不可言”。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布衣人物画”系列之一

    

●绘画的“原创”分为两种,一种是先知先觉的天才型创造者,另一种是通过知识积累激活心智潜力的创新者。前者属于精神偏执者(比如凡·高),后者属于后知后觉者。当下优秀者大多属于后一种类型。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布衣人物画”系列之二


    ●“书画同源”的理论早在北宋荆浩《笔法记》中就被提出了。用写字的方式画画,而不是精细描摹,这就对线形、线质、线态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元以后文人画的兴起,使“以书入画”成为写意画的标准。不会书者,画也难入佳境,自古至今丹青高手必是书法高手,观其画先看其字优劣即见分晓。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布衣人物画”系列之三


    ●“画如其人”类似中国相面学,从画中可以读出作者的精、气、神,只有中国画才蕴含着这样的文化信息。画面中精、气、神的传递自带气场,强弱自知,无法明说,画分佳品、精品、妙品、逸品、神品大概就是指精神及情绪归类。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布衣人物画”系列之四


    ●书画同源但不同体,它们虽是近亲但各立门户、往来稀疏。画家不学书家的字,书家不屑画家的字。书家认为画家的字像是自家一亩三分地渗出来的地表水,不明源头;画家认为书家的字永远处在高山流水的下游,随波逐流,找不到方向,亦无个性。“五十步笑百步”,彼此,彼此。文人相轻是气量格局问题。(附图为周矩敏作品)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布衣人物画”系列之五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王梦湖
王梦湖

中国山水画是以“畅神”为主要宗旨,画家在对传统画技法和现代创新技法的理解

 8件作品 855热度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的绘画体现了藏、汉族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整体风格,充满了玄

 4件作品 1159热度

祁海峰
祁海峰

祁海峰,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理事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河北省

 1件作品 1407热度

梁占岩
梁占岩

每每赏读到梁占岩先生的画作,我总能感受到隔着时空吹来的魏晋之风,笔笔生发

 1件作品 2386热度

满维起
满维起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白居易诗句)。我们今天再来讨论满维起

 4件作品 7547热度

张复兴
张复兴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艺术家“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张

 6件作品 9484热度

李明久
李明久

“学写山石,必多游大山,搜寻生石,按形求法,触目会心……故曰神而明之,存

 4件作品 6962热度

范扬
范扬

南朝宗炳论画曰:“澄怀味象”,又说:“含道映物”。静穆澄观和生命活泼是万

 9件作品 9426热度

周矩敏的文章

笔含意趣 文气氤氲——苏州国画院原院长周矩敏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含意趣 文气氤氲——苏州国画院原院长周矩敏先生作品(《西部

或品茗谈玄于幽静园林之中,或怡然垂钓于湖河溪泽之畔,或悠然听琴于虬松古木

2024-06-05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砚边随笔(五、六、七、八)

周矩敏画家,周矩敏人物

2024-03-20

砚边随笔(一、二、三、四)

砚边随笔(一、二、三、四)

周矩敏画家,周矩敏人物

2024-02-28

笔富生趣 书卷味浓——苏州国画院名誉院长周矩敏先生作品(甲辰贺新春线上展)简析

笔富生趣 书卷味浓——苏州国画院名誉院长周矩敏先生作品(甲辰

苏州美协名誉主席、苏州国画院名誉院长周矩敏先生的《松下驻闲士》《坐有清风

2024-02-20

笔写心画 文脉传承——苏州国画院名誉院长周矩敏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写心画 文脉传承——苏州国画院名誉院长周矩敏先生作品(《西

周矩敏先生作品《水边照影》 清代石涛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也,近现代潘天寿

2023-04-04

园林之趣 怡然之韵——赏读苏州国画院名誉院长周矩敏先生(壬寅贺新春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赏鉴)作品有感

园林之趣 怡然之韵——赏读苏州国画院名誉院长周矩敏先生(壬寅

周矩敏先生画作《柳荫垂钓图》 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

2022-02-10

周矩敏:先生

周矩敏:先生

周矩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

2022-01-27

笔驻园林 墨藏谐趣——赏读成功美术馆馆藏苏州国画院名誉院长周矩敏先生作品

笔驻园林 墨藏谐趣——赏读成功美术馆馆藏苏州国画院名誉院长周

周矩敏先生画作《烟轻琼花义满园》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周矩敏

2021-05-26

笔墨意趣 别具一格——苏州国画院名誉院长周矩敏先生作品在“翰墨丹青耀金秋•全国名家书画展”展出

笔墨意趣 别具一格——苏州国画院名誉院长周矩敏先生作品在“翰

馆藏周矩敏先生作品《湖中自有沽酒处》 本网讯(记者 冯宜玉)为迎接伟大祖

2020-09-18

周矩敏画作入选沐盛世春风 赏时代丹青——戊戌成功美术馆馆藏作品春季线上联展

周矩敏画作入选沐盛世春风 赏时代丹青——戊戌成功美术馆馆藏作

周矩敏画作《苏园早春》 成功书画家网3月21日综合报道(记者 冯宜玉)

2018-03-21

园中造乾坤 闹市得意趣————成功书画网周矩敏园林山水作品赏析

园中造乾坤 闹市得意趣————成功书画网周矩敏园林山水作品赏

周矩敏画作《苏园早春》 成功书画家网(记者 冯宜玉)1月3日报道 成功

2018-01-03

周矩敏人物上拍成功书画网(微)拍第九十期拍卖

周矩敏人物上拍成功书画网(微)拍第九十期拍卖

周矩敏上拍人物画 成功书画家网8月17日讯 周矩敏先生的人物画

2017-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