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展”在国博展出

2025-02-14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586次浏览

“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展”在国博展出“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展”在国博展出


    当古老的文化遗产与传统国画艺术相互碰撞会绽放出怎样的光彩?近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南省文物局承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执行的“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展”给出了答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这个展览,首次用国画艺术全景再现湖南史前文明演进的宏大历程,通过湖南史前文明图卷、湖南史前文明部分考古文物、湖南史前考古大事记、考古现场及美术创作视频文件四个部分,勾勒出湖南乃至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明的发展轨迹。如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所说:“湖南考古人用埋藏在湖湘大地里的文物,构建了湖南地区迄今50万年以来到王朝纪年之前的考古学文化年表,而湖南美术家则用丹青笔墨和艺术语言将这份弥足珍贵的湖南史前考古学文化年表以长140米、高1 . 8米的画卷生动而丰满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可谓是思接千万载,气势恢宏。”


      史前文明的考古拼图

      湖南是中华远古文明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洞庭湖西北的澧阳平原又是湖南史前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从南岭到洞庭,湖南考古人的足迹遍布湖湘大地,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填补了湖南上古历史的空白,基本建立了湖南史前历史的时空框架。在澧阳平原方圆700平方公里的平川之上,已发现旧石器地点200余处、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遗存3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500多处,星罗棋布的史前遗址,完整演绎了一万年以来湖南史前文化谱系,为我们更好地研究中华文明史、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提供了丰富的一手材料。

      由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实施,以澧阳平原为核心的湖南史前社会文明化进程大型国画长卷创作项目《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由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当代中国画创作院院长康移风领衔,携邹力农、刘苏斌、吴金球、秦晓、陈正泉等知名画家历经两年创作完成,并邀请国内书法、绘画名家为作品题跋。

      “《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首次以国画艺术的形式,再现湖南史前文明演进的宏大历程,全景式呈现了湖南先民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伟大历史进程中的进取姿态和所取得的文化成就,让玉蟾岩、福岩洞、彭头山、高庙、城头山、鸡叫城、孙家岗等沉睡在三湘大地的史前文化遗存,通过艺术复原,鲜活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姜猛说。


      艺术与考古的相互交融

      走进展厅,观众仿佛穿越回数十万年前的古老岁月——长140米、高1.8米的画卷,通过艺术创作与考古研究相融合的7个篇章,生动勾勒出湖湘先民逐水而居、狩猎采集、驯化水稻、构筑信仰、营造城市的场景。“最早的湖湘先民:逐水而行与狩猎”描绘了距今约50万年前的湖湘大地上先民们在河漫滩上迁居游动,击石为器,获取生存物资的景象。“从山岗到平原:人类文化发展萌芽”描绘距今约10万年至1万年前的湖湘先民生活情景,陶器开始出现,骨器磨制技术趋于成熟,野生稻囊括进了食谱,先民的生存领地从山岗拓展到平原。“彭头山:稻作农业与定居”描绘了距今超过9000年的澧阳平原彭头山村落,稻作农业已成为当时最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先民们在适宜稻作的低洼泽地边上立木建屋,开启定居生活。“高庙:绽放认知与信仰之光”描绘了距今七八千年间湖湘先民以其自由浪漫的心灵和对自然界的独特认知,创造出了一套神秘的信仰体系,并以其灵巧的双手,将这种信仰显像于他们特制的白色陶器之上。“城头山:稻作农业走向成熟和城的诞生”描绘了距今6500年前后湖南先民在城头山城内居住、丧葬、祭祀、制陶和城外稻田耕种的场景。“鸡叫城:澧阳平原上的古国气象”鲜活再现了距今4500年前后澧阳平原上鸡叫城的情景;宏大的方形中心城址、护城河外的多重环壕和宽广的网状水系、网状水系间众多的附属聚落与片片稻田,勾勒出一幅以稻作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原始邦国景象。“孙家岗:聆听华夏浪潮之声”描绘了距今4000年前后孙家岗聚落里陶器和玉器盛行的生活场景,艺术家的画笔传递出华夏文明在洞庭之滨融合滋长的声音。

      为确保作品史料阐释的准确性和艺术创作高水准,艺术家们先后两次采风,行程数千公里,足迹遍布湖南省内重大考古遗址,对创作草图反复举行了10多次的研讨评审活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众考古中心主任张兴国表示,创作过程中对度的把握颇具难度,考古成果因为年代久远,有些可能缺乏实证,有些仅是器物的一部分,需要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这个过程会有一些难度。“尽可能在保持真实性的基础上,让他们的想象不要那么夸张”。比如玉蟾岩遗址出土了中国已知最早的陶制品,画作中呈现的陶器器形是根据出土陶片复原而来。

      艺术家们怀揣挖掘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初心和讲好湖南史前社会文明化进程故事的使命,本着坚持“充分尊重考古发现、艺术还原史前文明”的创作原则,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融合、具象和意象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充沛情感和笔墨丹青精心勾勒了湖湘先祖在史前人类历史中从原始生活方式跃升至文明门槛的惊世传奇。

      据介绍,该图卷曾于2023年12月在湖南首展,引起文化界、艺术界和考古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本次展出作品是主创艺术家团队用近一年时间再次补充、打磨、优化后的匠心之作,内容更为丰富、阐释更为深刻、表达更为完美。

      展览中,对应《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的七个部分,精选了49组(91件)湖南史前文明考古文物(含石器、骨器、陶器、玉器等)进行同步展出,对每件文物进行了阐释,增加了展览的丰富性、生动性和知识性。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686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356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773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667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546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785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169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083热度

最新文章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

2025-04-27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赏读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

“审美判断的基本内容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引起快感,是

2025-04-2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新媒体宣传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微信采编和转

2025-04-25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一是新班子运行整体良好;二是暑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各实体单位主要

2025-04-25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本次展览展出了周矩敏近十年来创作的《

2025-04-25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漫谈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

艺术其实是感性、直觉的东西,不是理性、客观的事物。清人恽南田说:“笔墨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