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华:今生愿与榴郎度

2011-10-12

文章来源:
1238次浏览

一抔才情绘丹青                            

曹瑞华喜欢绘画,从小就喜欢。对此,他打趣道:“这大概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吧。”的确,说他的血液里流淌着艺术的基因,一点儿也不假。对于这位成就颇丰的画家来说,艺术浸润了他的年轮,笔墨就是他的生命。

曹瑞华的父母都喜欢艺术,父亲虽然是个矿工,却爱胡琴与绘画,这自然深深浸染了他的童年生活。学生时代,曹瑞华对于枯燥的数理化公式极无兴趣,只对绘画情有独钟。没有系统学习的机会,他就以书本为师,甚至从图书馆偷来画册,如醉如痴地临摹。中原的冬日滴水成冰,别人将手缩在棉袄袖子里还嫌冷,他却伏在案头着魔般地临摹大师的牡丹,手冻裂了,墨结冰了,也不以为苦。也正是从有限的几本画册中,他认识了吴昌硕、齐白石、于非闇等大家,从此迸发出对艺术的无限钟爱。

曹瑞华当然不否认勤奋自学带给他的收益,但他更强调的是那一份与生俱来的才情。他说,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举一反三的灵感,从别人的成就中受到启发,由理性演变为感性,继而吸收成为自己灵魂深处的东西。凭着对艺术的才情,曹瑞华自学了国画、水粉、木刻,后来又在电影公司、机关工会做宣传干事,画了十年的电影广告,逐渐在业内有了名气。

曹瑞华不满足于广告的世界,他渴望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功力。他先后来到西安美术学院、北京画院学习,又入中国美协高研班二度进修,在学习中,他吸取了浓厚的营养,完善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一改过去中国画少用色彩的特点,提出多用、善用色彩,在日后的丹青之路上,他的浓墨重彩之论极大地丰富了笔下的世界。

离离秋实弄轻霜

万物皆可入画,而在众多花鸟虫鱼之中,曹瑞华独爱石榴。每每谈起石榴,他都有说不尽的话。“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因依汉使搓。”据史书记载,石榴原产于伊朗,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将它带到中国,从此这种西亚果实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开花结果。进入中国之初,石榴只栽在汉武帝的花园里,供皇族观赏,后来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掐指算来,它已在中国“安家落户”两千多年了。因它的原产地名安石国,故唐朝时名安石榴,武则天即位后称石榴。石榴成熟于秋霜初上之时,是“春华秋实”最好的写照,它不仅美丽漂亮,更有多种药用功效,因其内部多籽,中国人民又赋予它团圆、多子多福之意,亲切地将它称为吉祥果、子满果、开口笑、婆罗果。小小的石榴,在宗教、医药、艺术等领域里,处处留下它的身影。

“自古以来,画过石榴的人何止千万,但从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对石榴有着深厚的感情。”曹瑞华说。他还记得,小时候院子里有棵石榴树,那是他的爷爷亲手栽下的。从小,曹瑞华就在树下学习、绘画,是石榴树给了他丰富的灵感;过去家庭贫穷,中秋节时买不起昂贵的水果,母亲摘下石榴,分给孩子们一人一个,是石榴树寄托了浓郁的亲情;直到现在,他仍然不时想起父亲下工回家后陪他在石榴树下吃晚饭、讲故事、拉胡琴的景象,是石榴树留住了往日的时光。尤其让曹瑞华难忘的是,那一株火红的石榴,见证了曹家几代人的悲欢离合。

曹瑞华家本在陕州古城,父亲年轻时南下当兵,一去三十年。在外漂泊的那些年,他时常想念家中的父母,想念院子里那株象征团圆的石榴树,但在动荡的年代里,他实在无力顾及遥远的家乡。1951年,父亲终于辗转回到故土,而久违的亲情早已在多年的流离失散中被罩上了阴影:生活窘困的奶奶怨恨唯一的儿子久不顾家,甚至为此对簿公堂。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个结怨一直横艮在母子之间,本该是血肉相连的亲人,在那株饱经风霜的石榴树下,再也找不回旧日的欢笑。多年后,一家人终于冰释前嫌,那株石榴树依然矗立在原地,庇护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每每谈及此事,曹瑞华依旧百感交集,童年的经历使他对石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萌发了心灵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倾诉着:“院子里的石榴树伴随着我的童年,也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几代人的悲欢离合。夏天,她为我遮挡着太阳;冬天,她为我抵御着寒风;就是这株石榴树,让我对画画有了非凡的兴趣,决心长大后当个画家,一定要把院子里的石榴树画好。”每当拿起画笔,曹瑞华就生出无限激情,每当他点下一颗颗火红的石榴籽,就想起远方家中那株经年的石榴树。他的生命仿佛同石榴交融在一起,自己也化身为一株石榴。

艺术当“见异思迁”

曹瑞华认为,仅仅保守地临摹大师画作是不行的,要萌发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打破套路和形式,厘清中国画的笔墨传承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他说,爱情可贵在专一用情,而艺术却要“见异思迁”,看到眼前的一点,就要想到更多的方面,研习了大师的画作,就要融入自己的思想,使之升华为个人独特的笔墨情调。古代经典作品可模仿,可鉴赏,可分析,但绝对不可一味重复。绘画可贵在心灵的本真,单纯的技法是容易的,艺术的灵魂则需要长期积淀、磨练,将丰富的生活经历化为笔墨色彩,这乃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艺术家不能纠结于自己的苦难,无论自己承受了多大的挫折,必须将其变为对生活的热爱,把美好传递给人们。今天是充满美好的时代,作为当代艺术家,眼光要高,路子要正,技巧要得当,这三点任缺其一,都不能称为真正的艺术家。

如今,曹瑞华依然沉浸于石榴的世界。在盛产石榴的山东峄城,累累果实挂满枝头的季节,他必然亲临观摩。家中那棵历经百年风雨的石榴树,依然每年见证着他的回乡之路,每每立于树下仰望,曹瑞华便生出无限感慨。这生生不息的石榴树,从他的笔下流淌而出,陶醉了画者,也陶醉了每一个赏画者的心灵。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694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357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780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669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548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788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177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088热度

最新文章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

2025-04-27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赏读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

“审美判断的基本内容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引起快感,是

2025-04-2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新媒体宣传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微信采编和转

2025-04-25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一是新班子运行整体良好;二是暑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各实体单位主要

2025-04-25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本次展览展出了周矩敏近十年来创作的《

2025-04-25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漫谈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

艺术其实是感性、直觉的东西,不是理性、客观的事物。清人恽南田说:“笔墨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