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国博文物修复那些事儿 修复青铜器用科技

2019-12-09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0
1251次浏览
  说说国博文物修复那些事儿

  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发,一路南行,近30分钟的车程后,一座安静的小院映入眼帘。这就是国家博物馆文保院的所在地。在这里,国家博物馆馆藏143万件文物得以修复和保护;在这里,全国文保单位得到技术支撑、修复协助。近日,记者走进这间“文物医院”,探访国博文物修复那些事儿。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西藏罗汉拓片修复

  [临摹一幅文物手迹]

  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

  一张方桌、一摞纸、一盘墨、几支笔……走进文保院书画文献修复研究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挥动笔墨,临摹写下毛主席的手迹。老人名叫王秋仲,自1975年到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工作起,一直从事革命文物文献修复复制工作,至今已有45个年头。今年1月,他被国家博物馆聘为终身研究馆员。

  国家博物馆藏有大量革命文物,包括著作手稿、信件、日记、电文、题词等,诸多手迹类革命文物的复制临摹都在这里完成。

  “这些手迹类文物,经过岁月的洗礼,有的文物原件的纸张早已泛黄发脆,为避免珍贵文物在陈列展示中受到损害,需要对原件进行复制,用复制件替代文物原件展出。”王秋仲对记者说,文物能够保存至今,十分不易,修复师要怀着敬畏之心,保护好,传承好,让文物“活”起来。

  “我管这个叫‘字坯子’,一幅字整体临摹下来只要一个半小时。”王秋仲捧着自己临摹的手迹,对记者解释道,“但是后续的所有细节,包括字的深浅衔接、层次、融合程度,都要一点点地打磨。在临摹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笔画没有写好,就要重新再写。完成一幅复制件,少则需要几天,多则需要几个月。”

  在王秋仲看来,手迹类文物的复制性临摹不论是从技术手法,还是从保护角度来讲,都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延续,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物保护技艺。“但复制不是复印,不能为了方便省事而凑合。”

  博物馆中展出的复制件,必须要“真”,才有资格代替原件展出,这既是对文物的尊重,也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观众的尊重。如何做到“真”?王秋仲说,文物复制要依照文物的体量、形制、质地、纹饰、文字、图案等历史信息,基本采取原技艺方法和工作流程,制作与文物相同制品。“如果原件是已经泛黄的纸,复制的用纸就需要先染色,然后再书写。”

  然而,要完美地完成复制临摹,笔功才是第一。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临摹古人作品,全面把握历代书风,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能达到“形神兼备”。

  王秋仲以精湛的技艺,在45年里复制性临摹了3000多种、5000多件作品。其中包括“中国革命史”“近代中国”“世纪伟人邓小平”“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等陈列展览部分文物文献的复制,毛主席纪念堂、朱德纪念馆、刘少奇纪念馆、邓小平故居纪念馆等文博单位复制的相关文物文献。今年,王秋仲复制了孙中山《博爱》手迹等重要文物。

  修复师在为鎏金金刚勇识菩萨取样记录

  [修补西藏罗汉拓片]

  三个多月才完成一多半

  在另一间屋子内,修复师王博戴着口罩,手拿镊子,轻轻夹起细如鱼鳞的纸片,一点一点地正在修补一幅西藏博物馆馆藏的罗汉拓片画作。

  这幅罗汉拓片的上半部分已经修复完成,从下半部分大面积褶皱的裂纹来看,岁月在这幅精美的黑色画作上留下了不少痕迹。“我在三个多月前接手了这幅清乾隆年间的拓片。这是用西藏唐卡的形式装裱,画作被直接贴在了布上。但是,布和纸的韧性是不一样的,布的劲儿大,纸的劲儿小又特别薄,长年累月地被卷起、展开,拓片纸上就被磨损出一道一道细小的裂纹,露出斑斑点点的淡黄色衬布。”王博对记者说。

  为了找到在色泽和质地上与原画最为相近的纸,王博做了许多尝试:首先要选墨,各种墨都要进行实验,直接染色也不行,需要自己一下一下拓出来,保证光泽、色泽一致。“拓出来的纸会有略微的飞白,染出来是‘死黑’的,阳光下看得很明显。”王博解释说。之后的选纸更有讲究。宣纸拓完之后会分层,他专门找厂家定制了一种纸。“这种纸像棉连纸一样薄,但是韧性更好,利于文物日后保存。”

  动手修复更是难上加难。在修补之前,王博要将裂纹起翘的部分用镊子一点点挑起来,再用糨糊回贴平整,然后才正式开始填补裂纹。在填补时,他要根据裂纹的破口大小,将整张的纸撕成一片片直径不到1厘米的纸片,再将细碎的纸片补回到原画上。由于纸片太轻太小,王博大气都不敢喘,不得不戴上口罩,避免将纸片吹散。

  修复拓片上磨损的文字时,王博还特意请教了国家图书馆的专家。“有些字已经看不清字的结构了,我就给它空出来;有些字存留可参考的结构,我就可以给它补出来。”

  如此精细的工作,极其考验修复师的耐心。三个多月过去了,这幅画作的修复工作才完成了一多半。整幅画作修复完成后,王博还要请教丝织品保护方面的专家,以求更好地将用来装裱拓片的丝织品修复完整。

  [青铜器建模修复]

  用上激光扫描3D打印

  在中国古代,青铜器被称做“国之重器”。随着后母戊鼎、偶方彝等国之重器的保护修复,使得金属器物修复成为国博文保院的金字招牌。

  与书画文献修复研究所的沉静不同,金属器物修复研究所则显得相对“喧闹”一些。工作室里,几位修复师正在做着信息采集、取样、清洗、焊接、调色、补配等工作。每年都有大量来自全国的青铜器被送进文保院,由这些金属文物领域的“医生”协助修复。这些器具大多出自商周时期,历史久远,浑身铜绿,存在断裂、残缺、腐蚀、硬结物、层状堆积等多种损害。

  其实,如同病人进医院看病一样,所有的文物在修复之前也要做个“体检”,这些工作事先在藏品检测与分析研究所完成。通过对文物及相关样品的分析检测,修复师才能根据“体检报告”,制定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案,专家评审通过后,才开始正式保护修复。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也会持续检测,随时掌握文物的健康情况。

  对于这些文物的修复,文保院除了有激光清洗机等高科技设备,还用上了3D打印技术。相关负责人介绍,青铜器的保存状况各异,很多具有复杂的装饰工艺,涉及鎏金、错金银、宝石镶嵌、彩绘等形式,按照以前传统的复制和修复方法,需要修复师对文物进行翻模、铸造,但是按照现在的保护理念,已经不允许修复师再进行翻模了。因此,研究所采用了3D打印技术,对文物先进行激光三维扫描,建模后再进行3D打印输出,最后结合传统的技艺完成文物的复制或修复。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何加林
何加林

大诗人王维的《山水诀》首句即言:“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显然何加林先

 6件作品 2888热度

聂成文
聂成文

中国的书法艺术,行草隶篆、或碑或帖各有特点。或如草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

 8件作品 3890热度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10354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10583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10942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10912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0882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14228热度

最新文章

心醉山水间 神游物象外——品读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江舟先生《醉山图》(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

心醉山水间 神游物象外——品读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江舟先生

观张江舟先生之画作《醉山图》,初览即觉气韵生动,再品则感意蕴深邃。这幅作

2025-09-30

目穷八荒 笔透大象——中国美协原副主席许钦松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浅析

目穷八荒 笔透大象——中国美协原副主席许钦松先生作品(国庆·

笔皴密密处而见山重峦叠,水墨氤氲中又见云蒸雾腾,留白虚空里还有深谷

2025-09-29

以虎喻人 大象无形——冯大中先生两幅写意老虎(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读后

以虎喻人 大象无形——冯大中先生两幅写意老虎(国庆·中秋成功

“虎卧中堂,百福具臻。”国人武道世家大都有挂虎于家中的习俗——或上

2025-09-29

苍山茫茫 古道漫漫——甘肃省美协原副主席郭文涛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苍山茫茫 古道漫漫——甘肃省美协原副主席郭文涛作品(国庆·中

郭文涛先生数十年深耕于西北大地,以其独特的笔墨语言,将河西走廊的苍

2025-09-29

荦荦太行 精神回响——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白云乡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荦荦太行 精神回响——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白云乡先生作品(国庆·

绘画是什么?绘画是情感的笔墨挥洒,是精神的图谱倾诉,是画作者与之表现对象

2025-09-29

草意生情 神采飞扬——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胡抗美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草意生情 神采飞扬——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胡抗美先生作品(国庆

唐代书法家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作笔势连贯、刚劲灵动之草书,“怊怅抒

2025-09-28

群像映世 独影照心——甘肃省画院原院长王万成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群像映世 独影照心——甘肃省画院原院长王万成先生作品(国庆·

青藏高原的苍茫与壮阔,在王万成先生的画笔下谱成了一曲曲动人的天籁。这位深

2025-09-26

礼赞时代 云赏丹青——2025年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线上特展

礼赞时代 云赏丹青——2025年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

于“明月未出群山高”的古人辞章吟诵里,而见祖国山河之壮美;在“瑞光万丈生

2025-09-26

鞍马寓时风 书写寄精神——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鞍马寓时风 书写寄精神——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先生作品

自古以来鞍马人物绘画,以“马”的体格雄健、超迈奔腾,以及马上骑士之身姿

2025-09-26

志平气和 不激不历——读中国美协原副主席尼玛泽仁先生《源远流长》(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有感

志平气和 不激不历——读中国美协原副主席尼玛泽仁先生《源远流

“画由心发”是尼玛泽仁山水画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特点,注重画面对客观物

2025-09-25

满枝清气 卓荦出尘——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霍春阳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满枝清气 卓荦出尘——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霍春阳先生作品(国庆·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泥根玉雪元

2025-09-25

古意新染  意境雄浑——读中国美协副主席祁海峰先生《祖山晨辉》(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有感

古意新染 意境雄浑——读中国美协副主席祁海峰先生《祖山晨辉

出生于燕赵之地的祁海峰先生,其绘画艺术生涯起始于油画领域,后深入探究了五

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