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文化的精髓在于多变

2013-04-08

文章来源:
617次浏览

  核心提示

  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的书法又称“二王”书法。王羲之的书法一扫汉魏的质朴、古拙,笔势飘落浮云、矫若游龙,风格俊逸优美、婉约自由,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序》也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的书法在张芝和王羲之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称为“破体”,又叫“一笔法”。在书法史上,常常是这样评价他俩的,王羲之用的是???L法、沉着含蓄,王献之用的是“外拓法”、豪放飘逸,他们的书法为什么不同?为什么王羲之书法万代所钟,而王献之的书法学的人越来越少?

  在第157期“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上,来自美国的华人学者阮大仁教授进行了一场关于《王羲之、王献之笔法的推测》的讲座,阮教授今年71岁,从18岁开始受于右任的指点,学习和钻研书法至今,个人喜欢“二王”,喜欢鲜于枢、于右任,字兼数家之长,也有自己的新发现、新体现,在讲座中他以其50多年的书法经验为这个问题作一个文化解释。

  “二王”书法最大不同在于笔法

  马克思有句名言,“一个工业的制度是由它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决定的。”如果把写字也当做一个工业,那写字是生产工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跟身体有关,即书论里讲的心和手;一类是跟身体无关,即笔墨纸砚。生产方法在古代讲就是笔法,它包括拿笔的方法和运笔的方法,用传统的说法就是案头书与笔尖书。在明朝中叶以前,中国人写字多半是放到桌子上去看的,字多半很小,到了明朝中叶以后书法开始挂在墙上,直幅、中堂、对联这些书作是大字。

  唐宋年间,书法的坐姿发生了改变。晋唐人常常席地而坐,倚靠很矮的几,左手拿纸,右手拿笔,经常是三个手指拿笔,启功先生也提到这一点。宋以后,人们开始坐高桌椅,大家已经改成用五个手指头拿笔了,但也有例外,比如苏东坡,他依然是三个手指头拿笔的。所以,苏东坡有句名言讲“执笔无定法,但使松而宽”。一般而言,人坐在地上左手拿纸右手拿笔写字的时候,动作会比较轻,同一个字里笔划的粗细差不多,它不太有提按的变化,因为纸不能受力。

  随着坐姿的改变,指法也渐渐没落。当人拿着笔用大拇指把笔转动,由指尖转向掌心叫內擫,由掌心转向指尖叫外拓。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笔法不同之处在于王羲之把笔从外往里转,于右任、启功、溥心畬的笔法也是这样。王献之则是两边都转,这里可以称之为“公转”与“自转”,即拿指转笔、拿腕和臂来转。后者转动的半径比前者大,如果只是作自转,就是用內擫法,因为是单方向右转总会转到尽头。因此,“內擫法”的人1700年来,不管是王羲之还是于右任,他们的字多半是不连的。

  书法作为艺术,它也是科学的

  因为唐太宗尊王羲之为“书圣”,所以很多人仍自动地认为王羲之的地位超过王献之。其实不然,如果从书法史的角度去看,从“二王”到唐太宗大概300年中间有段时间王献之的地位超过了王羲之,那是在梁武帝时期。唐朝张怀瓘的《书断》里面就提到,《世说新语》有句话叫做“买王得羊,不失所望”,意思是说,你想去买王献之的字得了羊欣的字还是好的。由此可以证明,那时候要买王献之的字帖,而羊欣是王献之的学生,不是王羲之的学生。

  实际上,从梁武帝到唐太宗“二王”的地位是并重的,着从宋朝时连笔和不连笔的比重是差不多的。到了唐太宗时期,由于独尊王羲之并打压王献之,唐朝写行书的人基本上是用王羲之的笔法。除了草书名家如张旭、怀素等人之外,大家都不用王献之的笔法,后来的指法就坏了。因为当你三指拿笔左右转不是问题,但五指拿笔的时候,第四个指的手会挡住它,转不过去。所以于右任用四个指拿,保证它永远是垂直的。换言之,书法作为艺术也是科学的,是有道理的。

  现在我们学字公认要学王羲之就要经过赵孟頫,其实是错的。元朝赵孟頫建立了这700年来学书法的规则,他先用楷书起,而王献之在往草书走。明朝末年清朝初年书法家傅山讲“真行无过于兰亭”,什么叫真行呢?如果你画一根线,一边楷书一边草书,中间是行书,靠楷书那边中国人叫做行楷或叫真行,那半靠草书的中国人叫行草,真行就是用王羲之的內擫法写的字,清朝就用王献之外拓法写的字。用王献之的內擫法写出来像楷书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写的,所以改行楷。赵孟頫学兰亭学得非常像,“然是楷中多行”,赵孟頫是以楷书为基础的,去变化成楷书。“殊不知右军是行中多楷也”,但是跟王羲之相反,王羲之是用草书去写楷书。换言之,赵孟頫是从楷书往这边写,王羲之是从草书往这边写。

  现在有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你写字开始写楷书,慢慢放慢慢放,可不可能变成草书?学理工科的人知道,它是一个过程问题。草书、楷书是个设计,但是从设计到成品有个过程。换言之,赵孟頫学王羲之一个字都不像,行系不对,笔不对,两个人所处时代的坐姿不同、执笔、运笔也不同,行书的用途和篇幅的长短也不同,这个大概跟纸头的造纸也有关系。

  曲线的多变是书法家灵活之处

  王羲之创造了行楷,王献之创造了行草,父子二人相差40年,为什么能各自创体?“二王”父子去今已经1700年之久,为何有人能再造出第三种行书体裁?这又与笔法有关系,王献之是外拓和內擫同时写,所以他的字连着。王羲之只用內擫,字是不连的,所以他们各创一体。唐末五代大家改变坐姿,用五个指头拿笔了,王羲之的內擫法不能用,所以就失传了。由于一般人是用內擫,米芾是用行草的笔法写行楷,于右任是用行楷的笔法去写草书,所以他们创体了。行书只有两个方向,要么往内,要么往外,笔法只有两种,赵孟頫是不动的,不左转不右转,也算创体,那就是楷书。

  我们所谓写字其实很简单,拿毛笔画线条,要么是直线要么是曲线,这个曲线不管你转不转得下去,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顺时针转,转动毛笔时可以用手指,可以用腕、用臂,都可以,这三个动作可以分开做,也可以同时并行做。有人说王羲之在《兰亭序》里“之”字写了20个,每个不一样。其实,中国的“之”字可以有243种写法。“之”是三笔,其实是四个线段,每一个线段都有三种写法,所以“之”字有81种写法。但中国人写字有三种不同的字型,即长、扁、方,所以有了243种写法。所以,当你允许写字用曲线的时候,变化就非常多了,这就是中国书法家的灵活之处,如同弹钢琴的那些装饰音,音乐没有变,只是加了很多的修饰,书法也是一样的。

  如果拿爬山作个比喻,“二王”父子已在高山之顶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爬到足够的高度去与之并肩而坐。如果说某一个学习者比不上他,这是可能的,但是经过1700年,千千万万的人合起来如果还比不上他,就表示我们学习的方法错了,走错路了。任何一门学问,都是会进步的,学问是在前面的人的基础上往上推的,我们书法怎么会越来越差呢,可见这绝对是个学习方法的问题。过去重视楷书有其实用的价值,现在楷书和行书、草书都是欣赏的价值了,并不是说一定要写好楷书才能学行书。

  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何加林
何加林

大诗人王维的《山水诀》首句即言:“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显然何加林先

 6件作品 140热度

聂成文
聂成文

中国的书法艺术,行草隶篆、或碑或帖各有特点。或如草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

 8件作品 964热度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5480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7114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7173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7344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7529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9968热度

最新文章

氤氲有象 神意其中——山东美协顾问张宝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氤氲有象 神意其中——山东美协顾问张宝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访友定寻云外寺。”“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绿林红树石峥嵘,有客携

2025-09-09

云起峰更雄 松茂瀑愈急——中美协理事段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云起峰更雄 松茂瀑愈急——中美协理事段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五代时期的大画家荆浩在他的《笔法记》中,讲了他深入自然而见“洪谷”古松

2025-09-08

以写为主 清丽纵逸 ——读张雪丹先生两幅大写意花鸟(《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以写为主 清丽纵逸 ——读张雪丹先生两幅大写意花鸟(《西部成

大写意花鸟画,借助于书法的技术手段和审美特征,充分发掘毛笔和宣纸的表现潜

2025-09-03

山重水复 云逸烟邈——《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傅化群先生作品赏析

山重水复 云逸烟邈——《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傅化群先

皴笔奇崛苍莽而见山峰如耸、超拔挺立,线写朴拙嶙峋又见崖石纵横、峥嵘碐磳

2025-09-03

丹青绘尽秦岭色——陕西省美协理事葛建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丹青绘尽秦岭色——陕西省美协理事葛建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秦岭,这条犹如盘踞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龙,以巍峨的身躯横亘东西,成为中华民

2025-09-01

岭上多白云 山水总含情——陕西画家翟晖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岭上多白云 山水总含情——陕西画家翟晖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清代张惠言《水调歌头》

2025-09-01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先生作品赏析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

王俊平先生是以漫画闻名的画家,也偶作中国水墨写意画,往往笔写墨染富于天

2025-08-27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作品简析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

或工质或写意的,或古典或现代的,无论什么体裁、何种主题,张怀月女士

2025-08-26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2025-08-25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2025-08-25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202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