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市场的“乾隆瓷”为何如此火热

2017-11-21

文章来源:美术报|0
800次浏览
清乾隆 粉青釉浮雕“苍龙教子”图罐 香港苏富比2014秋拍   成交价:94,200,000HKD

清乾隆 粉青釉浮雕“苍龙教子”图罐 香港苏富比2014秋拍   成交价:94,200,000HKD

  编者按: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1亿港币成交;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2.52亿港币成交;2011年澳门中信春拍,清乾隆30年粉彩镂空开光鱼戏水纹瓶以2.3亿港币成交……直至今年5月9日,佳士得伦敦亚洲艺术周,一对首度公开拍卖的乾隆御制粉彩花蝶纹如意耳葫芦尊,以折合人民币1.31亿元成交。从市场回看学术,一场场关于乾隆的展览摩肩接踵,浙江博物馆呈现的“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从盛夏走到初冬,刚刚落下帷幕,而其所带来的热度和讨论仍然在继续。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乾隆”,在专业研究、坊间戏说的包裹下,轻而易举就能撩拨起人们的兴奋神经,而“乾隆瓷”经过几年的发酵,早已变成一种“奢侈品牌”,一个引发狂热的追逐目标。

  乾隆自诩“十全老人”,对自己的收藏眼光相当自信,但为何又在后代被评为“农家乐审美”而屡遭吐槽?乾隆的陶瓷审美真的不及其父雍正吗?是什么影响并造就了“乾隆审美”?如果乾隆审美水准低,“乾隆瓷”为何能如此热,是大众的误解误读,还是一众藏家都在上演“皇帝的新衣”?本期鉴藏,让我们一同来讨论收藏市场的“乾隆瓷”狂热现象。

  “乾隆瓷”的火热追逐有必要歇一歇

  今年上半年,一对乾隆御制粉彩花蝶纹如意耳葫芦尊在英国伦敦佳士得以1472.5万英镑成交,折合人民币1.31亿元。这件对尊也成为佳士得拍卖价最高的10件中国陶瓷器之一。

  据了解,这一对成交价格达到1.3亿元的粉彩葫芦尊,其原先拥有者最初心理价位只有1000英镑(约合9000元人民币),此前在拍场上与这对葫芦尊具有同等体量、工艺和纹饰的尚属罕见,之前有4件类似的瓷瓶出现在市场上,均是以单件形式售出。我们实在也有必要思考一下市场狂热追逐乾隆瓷的背景是什么?清“乾隆瓷”是否真正物有所值?动辄亿元的天价未来风险有多大?

  近年来,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清三代瓷器一直受到市场的大力追捧,特别是“乾隆瓷”几乎成为高价瓷、天价瓷的代名词。2010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2.52亿的天价被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女士购得,创造了当时的全球瓷器拍卖纪录。在2011年纽约苏富比春拍上,一件估价仅为800-1200美元(约5000元人民币)被拍卖公司标为“类属民国”的瓷瓶,因被买家抱着“豪赌”乾隆官窑的心理而最终以超出估价两万倍的1.2亿元高价成交,堪称拍场一大奇迹。

  其实,“乾隆瓷”之所以被狂炒,完全缘于它本身已化为一个纯粹的商业化品牌和概念而被市场过度包装和神话了。这一点,颇与当下书画市场狂炒追逐“石渠宝笈”有几分相似。这些年,香港苏富比等海外拍卖行在市场上成功地推出了“皇家御用”概念,尤其是把与乾隆朝相关的所有拍品都作为极品推出,如乾隆玉玺、乾隆御用腰刀等拍出了不菲的高价,自然“乾隆瓷”也毫不例外成为市场极力包装和概念化的一个对象。凡“乾”必贵,已成为拍场的一大现象,只要是沾上乾隆的标签,每每就身价倍增一飞冲天。

  就近年海内外拍场成交的高价瓷、天价瓷来看,绝大部分是乾隆朝的瓷器,鲜有高古瓷器,这与早期藏家偏好宋、元、明瓷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可以说当代藏家在瓷器审美上已出现了群体偏离。这种偏离一方面是由拍卖公司的强大市场造势宣传所改变,另一方面同大量新涌进的投资型买家对瓷器缺乏基本的了解认知有很大关系。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国初,宋五大名窑、明代永乐青花和成化斗彩等成为藏家们热衷的重器,而不是像现今一味地追逐乾隆朝官窑,可以说那时的玩家更具专业性和品位。看一看瓷器大藏家孙瀛洲上世纪50年代捐献故宫的宋代哥窑弦纹瓶、元代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就知道真正藏家的品位了。

  众所周知,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无论在釉色、器型还是图案纹饰上都追求一种简约素雅、端庄大气、自然天成的气度,特别在釉色纯美上达到了中国瓷器史上的一大高峰。

  “乾隆瓷”的火热追逐 有必要歇一歇

  元代瓷器是中国瓷器的一个转折点,一方面草原民族风格突出,器型多样,大型器物增多,同时大量外销瓷使得烧制技术更加成熟,独特的元青花和釉里红成为元代瓷器的一大特色。明代永乐和宣德的青花最受后人的青睐,成化的斗彩,嘉靖的五彩也都各具特色,在绘画纹饰的丰富性上明代也超越前人。即便是清朝,雍正的单色釉也高端大气上档次。反观乾隆朝瓷器,受乾隆帝和皇家审美的偏好,因过分追求纹样繁缛、色彩艳丽、构图充满和工艺复杂,却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艺术性。虽外观不失雍容华贵,但与宋、元、明朝的瓷器相比,终不免露出一股艳俗气和工匠气,富丽有余,而文雅不足,这是乾隆瓷的一大硬伤。

  在国内高通胀压力下,目前大量社会游资进入艺术品市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少投资型买家对艺术品一窍不通,从众心理严重,往往市场流行什么热什么就买什么,甚至不知真假。曾经发生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的这一幕,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1.2亿元拍出的瓷瓶原本被苏富比鉴定专家鉴定为“民国所仿”,因此谨慎地将其标为“类属民国”,低估为5000元,但这并不妨碍投资型大款去“豪赌”一把。难怪收藏专家马未都笑称“此次纽约苏富比拍卖这一件瓷器的现场是中国人英勇奋战,全体买家都以捡漏的心态奔赴战场,捡漏于是成了赌漏儿,赌漏儿于是成了壮举。”当艺术品沦为一场投机博傻游戏时,实在是悲哀的一件事情。

  当艺术品沦为资本纯粹的投资工具时,种种不可理喻的疯狂都会发生。一个估价5000元的瓷瓶居然能被中国买家1.2亿元买走?太不可思议了!这种“中国式奇迹”恐怕西方人永远搞不明白。中国人疯了吗?这个瓶子真的价值连城吗?其实一件拍品落槌价是估价的几十倍、几百倍,这在拍卖会并不算很稀奇,大家都见过听说过,但最终能超出起拍价的两万倍成交,绝对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它一方面说明“中国人真有钱”,同时折射出“中国买家真不懂”。在艺术品投资热的今天,可以说“捡漏”的几率微乎其微了,特别是那种“大漏”“天漏”,已完全没有可能。如果有中国买家误以为5000元低标的瓷瓶有可能就是贱卖的“国宝”,我认为这既不符合拍卖常规,更明显低估了苏富比专家的智商和专业水平。

  不知从何时起,专业玩家们昔日津津乐道的“捡漏”竟变成了富豪们的押宝式的“赌漏”。只因为这件“民国瓷瓶”与北京故宫里珍藏的清代官窑略有几分相像,就诱发了中国富豪的巨大想象力,引得一片你争我夺,纷纷抛出重金。这种做法显然已经同赌徒无异了,中国人惯有的赌徒心理在这场瓷瓶争夺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听说过“赌石”的,没见过“赌瓷”的,真叫大家都开了眼界。艺术品收藏究竟还要不要起码的专业性?当艺术品沦为赌博的对象时,对艺术品难道不是一种亵渎吗?有人说:“现在的艺术品市场就是由资本说了算,一件假的艺术品当资本拥有了它时就可以摇身一变成真的。”确实,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介入,但资本有时带来的更多是投机和泡沫,扮演的是愚蠢和恶魔的角色,资本对市场的副作用和破坏力也应该是我们所警醒的。

  在这股狂炒乾隆瓷器的背后,客观讲也充斥着巨大的风险。一方面是眼下的价格被人为拔高了许多倍,一些本不该高价的乾隆瓷器在资本的追逐下,被不断的天价了,充满了大量的水分,行情被严重透支了。在价格被虚高的同时,还存在着浑水摸鱼、真假混杂的情况,一些拍卖公司利用买家对乾隆瓷的陌生和好奇,上拍一些似是而非的冒牌货,甚至干脆拿一些仿造的赝品来充数。

  笔者以为,当前市场上这股“乾隆瓷追逐热”和“天价风”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不可否认乾隆朝瓷器确有其独特之处,有些品种如“珐琅彩”等确实画工精美,工艺高超,不惜工本,但也并不是所有乾隆瓷器都值得去大力追捧,一些品种不乏艳俗和匠气,应该区别对待。那种凡乾隆瓷就动辄天价的市场行为既是不理智的,也是不足取的。当下,如何扭转改变人们对乾隆瓷的片面认识和误区,是比较迫切的一件事情,市场对乾隆瓷的狂热追捧有必要歇一歇了。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482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101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2160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2432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5486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4003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8039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5201热度

最新文章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看到梁耘先生的画作,不用查阅资料就能料定他是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

2025-07-04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一文中,引用诗人艾里略的话说:“一个造

2025-07-02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

人物画中,有背景不着一笔,令人浮想联翩者;也有配以山水,令画中人旨在林泉

2025-07-01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

向中林先生深晓中国传统山水画“随类赋彩”的精髓,又有现代审美视角的色彩

2025-06-30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是近三百年来的中国“思想奇,文奇,书画尤

2025-06-30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生作品赏析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

方立航先生的这幅《山雀一噪醒江南》以实取象、工写相兼、笔墨周到,又布构寄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证成功家人安全、安心、安定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证成功家人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证成功家人安全、安心、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