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千年国宝《开成石经》将留在原地保护

2018-11-01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0
1512次浏览

  古都西安城墙之内的碑林博物馆存放和展示了历代碑帖、石刻和石雕艺术,它们沉默千年,却以无声的方式述历史、成人伦、助教化。而去年以来,西安碑林博物馆北扩需要搬迁“千年国宝”《开成石经》的消息,“澎湃新闻”曾连续报道并引起较大关注。“澎湃新闻·古代艺术”刚刚获悉,有关部门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开成石经》将留在原地。

  据相关人士对“澎湃新闻·古代艺术”透露,西安市有关部门与西安碑林博物馆方面已正式表示,《开成石经》不再列入搬迁计划,留在原地。

  2018年1月的《西安碑林博物馆文化项目简报》中称,西安碑林中唐代《开成石经》可能因此次扩建被移徙,由于迁移将会对石经造成损伤,一些文物专家联名希望能让《开成石经》留在原地。西安碑林博物馆党委书记王明升其后在回应“澎湃新闻”时表示:“ 碑林的扩建工程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展示文物、传承传统文化。最终《开成石经》是否会搬还是需要听取各方意见。”

  对于如今终于作出的留在原地的结果,一位知名文物界专家今天对“澎湃新闻”表示,他们非常支持文物部门的这一决策,毕竟,对于文物国宝而言,保护是第一位的。如今的西安碑林博物馆起源于唐代,当时只是存放着《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在《西安碑林迁置时间新说》一文中考证:以这两种大型石刻的移动过程作为标志,来看待“碑林”的迁移过程的,那么,它前后总共存放过四个地点,迁移了三次(有学者认为两次),在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始迁至今址。

  也就是说自宋徽宗开始,历经朝代更迭、政治中心迁移,《开成石经》却915年未曾搬动。近千年后,曾是隋大兴城、唐长安城的西安,早已面目全非,能够体现其空间位置且还一直带有生命的标志性遗存,或许只有《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了,它们成为西安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坐标。

  据悉,《开成石经》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十二月(834年),开成二年(837)完成。依次计有《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12种儒家经书,另有《五经文字》《九经字样》附于《春秋左传》之末。共刻114块碑石,每石两面刻,每碑上下分为8段,每段中每行刻10字,共刻经文650252字。碑石高约2.16米,面宽71-97厘米不等。下设方座,中插经碑。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主流思想。以后,历代对儒家经典的传播、研究、阐发都极为重视。为了避免儒家经书在流传讲授中产生讹误,遂有国家刊刻儒经之举。《开成石经》是中国历史上7次刻经存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开成石经》完整保存了迄今所见儒经的最早版本、完善了儒家经典核心的内容框架、并经过几代人研究校勘,是对儒家文献以及中国汉字的极为严格而成功的一次标准化。对宋版有直接的重要影响。

  而宋代碑林建立以及以后历代修葺都是围绕《开成石经》和《石台孝经》的最初定位展开,换言之,《开成石经》的精心陈列奠定了今日西安碑林的核心格局。《开成石经》本体、陈设格局及其与附属历史建筑的原境依存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西安碑林的最为核心重要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是西安碑林这个中国最重要的遗址类博物馆的“遗址”标志,是西安碑林930年来最重要的记忆载体。

  梁思成设计的加固方案亦是历史的痕迹

  1936年冬天,当时任职于北平营造学社的梁思成来到陕西,对整修西安碑林工程进行具体指导,在建筑设计和碑石排列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根据梁思成的意见,存放《开成石经》的第二陈列室(现碑林一室)由原来的正面九间改为正面歇山式十一开间,增强了展室建筑的稳定性。

  最重要的是,当时学者们意识到对《开成石经》威胁最大的莫过于地震。于是在监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委员张继便提议给《开成石经》加制钢筋水泥梁柱以求防震,此提议得到了各方面的赞同,梁思成为保护《开成石经》设计了“钢筋混凝土加梁柱”的保护方案图纸。

  具体做法是将石经碑首全部拆除,用钢板夹于碑石上端,然后在其上加钢筋水泥横梁,六或三块碑石之间加一钢筋水泥立柱。使114块《开成石经》连成一体,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波动中分散造成的损伤。今天陈列在第一展室的《开成石经碑》几乎就是民国时期的模样。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记者此前在走访中发现,西安作为周秦汉唐的古都,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肩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脉,但除了地下,今天的西安地面 ,真正保持千年之前痕迹的地方,其实并不多。除大雁塔外,真正唐宋时期的地上文物留下的并不多,大雁塔附近新建的唐风建筑“大唐不夜城” 文化商业街区,更像是今人对辉煌的唐文化回望。而碑林博物馆所在的城墙周边,相对更多保留着明代西安的面貌,其中《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更是宋徽宗时期就在现在的位置,随迁的还有颜真卿《颜氏家庙碑》、褚遂良《孟法师碑》、徐浩《不空和尚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等书法名碑。可以说,今天的碑林是今人触碰古朝气息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历史留给今天的文化财富。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2892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5315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5381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5638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5976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8122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6997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2854热度

最新文章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原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原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作品简析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

或工质或写意的,或古典或现代的,无论什么体裁、何种主题,张怀月女士

2025-08-26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2025-08-25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2025-08-25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2025-08-25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

“一生画兰,半世画竹”画竹必是成竹在胸之人才可为之的事业,而成竹在

2025-08-25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2025-08-25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2025-08-25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女士作品赏析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

于博女士的这幅《夏日小憩》,将中国绘画的笔墨语言和人物造型的写实表现

2025-08-25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或丝路戈壁、大漠茫茫,或云横秦岭、太白险峻,或峡江浩荡、烟岚云翳,或黄河

2025-08-22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2025-08-21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