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书法家欧阳中石:科学与艺术殊途同归

2012-04-13

文章来源:
1427次浏览

右一为李振声院士,左一为欧阳中石先生

欧阳中石先生为笔会开笔

 

       采访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的一个小时中,记者不得不多次摁下录音笔的暂停键。因为采访几乎每10分钟就要因为电话铃声中断,期间先生家里还迎来了三拨访客。

  无论是慕名求字还是邀请参加活动,亦或故友拜访,先生都是笑言相迎,努力让对方满意,谦逊平和,丝毫未见敷衍和不耐烦。

  这样高频率的会客,对于一位84岁的老人来说,应是不易。

  先生耐心又机敏,记者的每一个问题,他都侧耳专注地听完,再娓娓答复,即便刚挂完电话,亦能迅速回到采访情境中。

  作为书法大家、京剧大师,在谈到科学时,他说科学与艺术本是殊途同归的,科学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家与科学家应该彼此尊重、容让、合作。

  记起先生在《文化漫谭》中讲的一件事。他说,过去自己也很容易偏执一端,后来主要受老师金岳霖先生的影响,“开了窍”。金岳霖说:能“容”才是学问大,而“容就是承认他的存在”。先生豁然贯通。

  先生对每一位来访者的态度,对学问对人生的态度,无不体现着他的“容”。

  《中国科学报》:在年初本报复名《中国科学报》之际,您写下贺词“自然通理数,科学焕文光”。在您看来,科学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方法,她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展示着文化的光辉,是吗?

  欧阳中石:是的。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什么是“文”?《易》中说:“物相杂,故曰文。”各种事物聚集在一起就是文。杂的繁体写作“襍”,各种颜色的小鸟栖息在树上,美丽的羽毛纷繁多彩,好像人们穿的衣服一样。这就是说:各种事物有章有法地聚在一起,“美好和谐”的一种现象就是“文”。

  而用“美好和谐”的理念行之于“一切”,“以文化之”,就是“文化”。

  人,从生存开始总希望这一会儿比过去“好”一些,明天比今天更好一些,追求“美好”的愿望是人们的一种天性。人们的生活,一天一天美好起来的一切愿望、行动、结果,都可以涵盖在文化之中。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科学理当在此之中。

  《中国科学报》:您与很多科学家包括李振声、王元、丘成桐等都是好友,并多次组织科学家与艺术家共同参与“科学与文化笔会”等活动。您如此看重科学家与艺术家的交流,在您看来,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应是如何?

  欧阳中石: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我觉得我们为探月工程取名“嫦娥”最能说明问题。嫦娥是我们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代表着我们登月的梦想,是一种艺术的表现。现在梦想成真,探月从神话变成了“人话”。可见,艺术和科学是结合在一起的。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譬如“顺风耳”、“千里眼”,在过去就是一种看得更远、听得更远的愿望,而且那时思路有限,不过千里之内而已。发展到今天,从有线电话到无线电话,再到移动电话,还有电影电视,何止是千里万里。一步一步都变成了现实。

  所以我总结了两句话:搞艺术的要有科学思维,搞科学的也要有点艺术灵感。

  有人说科学求的是真,艺术求的是美。但科学不和艺术结合在一起,真也不真,美也不美。科学家和艺术家是同行,都在进行文化活动,为着美好和谐而努力,科学与艺术是殊途同归的。

  《中国科学报》:书法是中华文化中一门独特的艺术,但是随着电脑的出现,手写时代好像渐行渐远,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科技对文化的影响?

  欧阳中石:记得我小时候读私塾,对于书法是很重视的,上午读书,下午练字,练完大字练小字,练完小字练大字。

  随着电脑的出现,其实是在印刷逐渐普遍后,好像手写文字越来越不重要了。可实际上这个社会上喜欢写字、喜欢书法的人比过去多了。而且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们终于有了书法专业,设立了博士点。为什么?是书写仍然有它的价值。

  “书”与“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相互补充,这样的作品才能使我们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让人心向往之。书写能表达不一样的感情。可以把文章写得非常工整,展示内容的肃穆、庄严,也可以用草书来写,展示内容的灵动、节奏。而电脑这方面的表现力要欠缺一些。

  此外,我们应该立足于整个社会来思考中国书法的意义。

  汉字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我们创造了会意字,依类象形,形声相益,是人类认知史上的突破。书法能让人最直接、最深刻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以书法推广汉字,是我们的历史任务。

  我不认为电脑向书法提出了挑战,而且电脑这样的科技产品是可以为书法的推广服务的。

  中国科学报记者 李芸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2897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5319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5382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5644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5980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8132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7003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2870热度

最新文章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原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原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作品简析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

或工质或写意的,或古典或现代的,无论什么体裁、何种主题,张怀月女士

2025-08-26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2025-08-25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2025-08-25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2025-08-25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

“一生画兰,半世画竹”画竹必是成竹在胸之人才可为之的事业,而成竹在

2025-08-25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2025-08-25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2025-08-25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女士作品赏析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

于博女士的这幅《夏日小憩》,将中国绘画的笔墨语言和人物造型的写实表现

2025-08-25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或丝路戈壁、大漠茫茫,或云横秦岭、太白险峻,或峡江浩荡、烟岚云翳,或黄河

2025-08-22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2025-08-21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