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任命叶恭绰手令与叶恭绰的书画收藏

2016-01-29

文章来源:
1003次浏览
孙中山任命叶恭绰手令孙中山任命叶恭绰手令

  文物名称:孙中山任命叶恭绰手令

  保存地:广州大元帅府博物馆

  文物背景:

  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当即电令正在日本避祸的叶恭绰回国赴粤往助,委以财政部长之要职,不久兼署建设部长、兼任税务督办。此文物为孙中山任命叶的手令。叶恭绰(1881—1968)字玉甫,又作裕甫、玉父、誉虎、玉虎,号遐庵,又号遐翁,晚年别署矩园。祖籍余姚,清光绪七年十月初三日,叶恭绰出生于北京米市胡同。叶恭绰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上一位极有影响的人物,在文学艺术领域更是一位著名人士。

  叶氏世居余姚,自其五世祖游幕岭南,遂移家广东,成为所谓的“客家人”,并以书香文艺世其家。叶恭绰的曾祖父叶英华,字莲裳,工诗词,擅花卉、人物,有《斜月杏花书屋诗抄》、《花影吹笙词录》等。祖父叶衍兰,字南雪,号兰台,咸丰六年进士,官军机章京,是近代著名学者、著名藏书家,晚年主讲广州越华书院,冒广生、潘飞声等皆尝从他受业。有《秋梦庵词》、《海云阁诗抄》等。父亲叶佩瑲,字云坡,号仲鸾,以举人积劳保至候选知府,司榷江西,精诗文、书法、历算诸学,尤注意为子慎选师友,期以赓继家声。

  叶恭绰秉承家学渊源,熏习有自,少年时即向名师授业。当列强入侵,国难频仍,少年叶恭绰便关心时务,“醉心”新学,志在“经世”,养成“未尝一日废书不读,兼好采访询问”,探讨问题的习惯,在中外史地方面,用功尤勤。至于诗词、文章,则属家传,更是不在话下。

  叶恭绰十八岁应童子试,作《铁路赋》,为张百熙所赏识,以第一名录取为府学生。四年后,入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光绪三十年(1904),叶恭绰参加清王朝最后一次会试,与沈钧儒、谭延闿一同考中进士。光绪三十三年(1906),清廷创设邮传部,调充文案处文案,从此之后,叶恭绰便与中国新兴的交通建设事业结下了数十年的因缘。截至清亡,叶恭绰已经历升为该部铁路总局局长。民国建立,改设交通部,叶恭绰任路政司司长,继任交通部次长、署交通总长、交通总长。从而成为北洋政府时代“交通系”之主要骨干。叶恭绰在北洋政坛浮沉期间,颇有一些事情值得称述。

  早在民国初年,叶恭绰为筹划设立全国铁路总公司,深切感到交通事业亟需蓄艾储才,遂于民国六年创设各路扶轮学校,两年后更创立交通大学三校,民国九年设立各路职工学校,广延专门人才。同时,陆续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留学,从此奠定了近代中国交通教育的基础。

  至于收回铁路路权,叶恭绰更是功不可没。清末民初,全国各大铁路干线多由外资所建成,当时收赎各路及借款缔约,叶恭绰几乎无役不从,侃侃折冲,焦唇殚虑。而历年铁路外交中的失策,叶恭绰补苴罅漏,为国家挽回了不少利权。尤其是民国九年乘机收回中东铁路主权一役,决胜运筹,充分展现了叶氏机警果决的办事能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当即电令正在日本避祸的叶恭绰回国赴粤往助,委以财政部长之要职,不久兼署建设部长、兼任税务督办。虽然时间只有一年馀,叶恭绰就奉孙中山之命北返,以联络张作霖、段祺瑞,而消失于南方政坛,但因其曾任北洋政府要员,此举便足令不明真相的时人咋舌。其实,孙中山在民国初年任全国铁路督办时,已对叶恭绰的“交通救国论”及其工作能力深所赏识,知道他与北洋政客并非一路,方才有此一举,并不仅仅是因为两人乃广东同乡之故。

  1926年底,张作霖在天津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叶恭绰为避张作霖之辟,遂弃职返回上海,专注于与翰墨之士的交往,与吴湖帆成为莫逆之交,帮助吴湖帆摆脱经济困境,支持吴门弟子精选吴湖帆画作,并为之题签作序,印行出版。

  叶恭绰性格正直豪爽,胸怀宽厚博大。他原为前清重臣,又出任北洋政府之交通总长,后来竟追随孙中山,主政重要部门,这在民国政治史上可算是不多见的奇事,这主要在于他服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当孙中山去世以后,叶恭绰即在中山陵旁修建了一座“仰止亭”,以表达他对孙中山“高山仰止”的敬仰之情。

  此后,叶恭绰曾于1931年底一度出任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时仅月馀即离任去职,并从此退出政界,定居上海,专心致力于文化活动。他尽力收藏法书名画,闻名于国内外。其实,叶恭绰本来就对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与渊深的造诣,从政期间,除对交通系统的文化建设多所致力外,对于非其职掌的社会文化活动,也一向热情参与。二十年代后期起,用力尤多;进入三十年代,更全力以赴,因而成为相当活跃的坛坫领袖。姜纬堂在《遐庵小品》一书的“选编后记”中综述其文化业绩,概括为以下五方面:

  一、专门人才的培养与民族文化的宣传:如迄以创办者与首任校长身份关注交通大学北京、唐山、上海三校的发展;创立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馆;发起中国建筑展览会、上海文献展览会于上海;主办广东文物展览会于香港;倡导研究西南文化等等。

  二、搜求、调查、编集与流布文化典籍:如推动影印《四库全书》;出资影印欧游所获《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编印《五代十国文》;资助金陵刻经处刻经;倡导敦煌经籍辑存会;发起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宋藏遗珍》、《吴都法乘》;主持编印《广东丛书》第一、二、三集,录副《广东文征》;倡议编印苏、松、太著述;将其祖叶衍兰编集之《清代学者像传》付印,并经征访,续遍为二集;似此之类,难于尽举。

  三、调查、维护与重修重要文物古迹:如发现大同云冈石刻,并呼吁保护;发起重修北京元代万松老人塔;发起抢救与重装苏州甪直保圣寺唐代雕像,辟为陈列馆;主持重修南京摄山隋代舍利石塔等,皆为极具意义与影响之壮举。至于随在关心文物古迹,则几成为叶氏之习惯。

  四、诗词的研究、编集与刊印:叶氏不仅以诗词创作鸣世,足为一代作手,且于清代词学研究有素。而对于其名之曰“歌”的能和乐的新的诗词发展形式,叶氏更满怀热情地加以提倡和实践,显示出他的别具只眼,见解独到。由他与龙榆生合办的《词学季刊》,是民国年间有影响的学术刊物;由他主编的《广箧中词》、《全清词钞》,特别是后者,至今仍不失为总结清代词学的重要成果;经他斥资付印的“师友遗集”,抢救了一批作家的心血结晶;经他校印的《汇合宋本两部重印淮海长短句》,提供了秦观词的善本。凡此,皆久为学林所推重。

  五、金石、书画、骨董的收藏与研究:叶氏之富收藏,在民国间号为大家,这与他素所主张的“玩物而不丧志”、“收藏之目的在于研究”,同为时人所艳称。因其兴趣广泛,所以收藏品类颇广,一生藏书画、珍版、宣炉、古尺、名墨、印章、砚台、笺纸、古泉、竹刻,皆声著一时。除书画碑帖,直接滋益其创作,使之成为二十世纪之书画名家外,其他收藏对其考古论史,亦助益良多,使其以鉴藏巨眼,为世所重。其对于经眼及所藏诸品的题识,更是他研究、探究的可贵成果。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叶恭绰的抗日救国立场亦相当明确。待上海沦陷,他转移香港,继续从事鼓吹民族立场的宣传。香港沦陷后,被日寇押送返沪监管,虽收藏几乎散尽,生活一度甚为拮据,他依然坚守民族气节,拒不接收敌伪馈赠,宁死不屈,闭门谢客以明志,以迄抗战胜利。于此期间,叶恭绰借机校刊了一部明季遗民屈大均所撰的,三百年来无人敢刊印的反清义士以文字鼓吹革命的著作《皇明四朝成仁录》。他广收各种抄本拾遗补阙,并间参他书订其脱误。叶恭绰自己曾说:“余幽困中形神交瘁,遂亦致病,但工作迨未中断,以各稿本陆续访求不易,不忍搁置也。家人屡劝余辍业,余迄不听,每医生注射药液后辄复执笔,自是遂患头眩心悸,至三十四年(1945年)二月体益不支,始行中止。”由此可见叶氏校订此书之艰辛。经过前后五年的努力,较完整的《皇明四朝成仁录》十二卷,1948年终于作为《广东丛书》第二集的一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出版。叶恭绰为该书作序,并撰写“校订例言”。

  共和国成立后,七十高龄的叶恭绰应邀由香港返京,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委、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北京中国画院院长,以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无一不与文化相关。从他这一时期的书画作品,不难发现这位爱国老人的满怀热情。他的对于翻译工作、建设新型琉璃厂、搜集古泉币集中陈列、辑录新近出土墓志等一系列建议,皆有可取,其中不少建议现在已经付诸实施。而他发起拓印《四家藏墨图录》,主持编印《北京岭南文物志》,推动保护与崇饰北京袁督师祠墓、通州李卓吾墓等古迹,尤为后人所称许。由于这一时期忙于政务工作,社会活动极为繁忙,有些报刊约文,无暇写作,他就委托书画同好黄苗子代笔,比如为《人民日报》所写论白石老人艺术的长文,就是黄苗子为他代写的。他曾专攻《五代史》,成就非凡,著《五代十国文》。他对清词有极深的研究,致力于清词的钩沉辑佚,于1952年选取编成《全清词钞》四十卷,收入清代词人三千一百九十六人,词八千二百六十首,是一部收录清词最多的本子。

  1956年,经周恩来提议,在北京、上海两地成立“中国画院”,并确定叶恭绰任北京“中国画院”院长。叶恭绰又推荐吴湖帆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接着而来的反右派运动中,叶恭绰被划为右派。到1960年成立上海“中国画院”时,吴湖帆因家庭政治问题,院长改由丰子恺担任了。

  在“文化大革命”中,叶恭绰被扣上“封建余孽”、“袁世凯和蒋介石的干将”的帽子,处境困难。孙夫人宋庆龄知道后,立刻派秘书到北京东四灯草胡同三十号给叶恭绰送去二百元钱,作为对这位孙中山老部属的抚慰。叶恭绰深受感动,老泪纵横地说:孙夫人的心意我领了,但钱我不能收,因为孙夫人是靠工资收入的。但叶恭绰却对宋庆龄的秘书提出了一个要求:“孙中山先生是一个脚踏实地的革命者,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是一个意志坚强、不屈不挠的人。自己追随孙先生多年,希望死后能埋在仰止亭,在九泉之下也能见到孙先生,请秘书将这个意见转告孙夫人。”后来宋庆龄给叶恭绰回信,同意他的请求。到晚年,他将自己辛勤搜集的金石书画古籍悉数捐赠给京、沪、苏、穗等地的博物馆。还曾竭力收集流散在海外的古文物,化费了不少心血和资金。到六十年代初,因思念家乡,他曾致函姜枝先,要求为他寻找余姚的祖坟。

  1968年8月6日,叶恭绰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八岁。他的骨灰运到南京中山陵“仰止亭”埋葬,实现了他生前的夙愿。

  叶恭绰出身于金石书画世家,对于诗文、书画、考古无不精通。其书法根柢北碑,参合南帖,融合众家,而于运笔与结体独具心得,雄森苍浑,自创一格。他曾说:学书必须脱出羁绊,不为近三百年八股性之文字学所笼罩,方可以言书法。他主张以出土竹木简及汉魏六朝刻石、写经为宗,务使大字为小字之精炼,小字如大字之磅礴。他曾说:“书法以韵趣气势为主,必须脱出羁绊,不为近三百年八股性之字学所笼罩。”其画虽竹、石、松、兰皆有所涉略,主要以画竹为最具特色,秀劲隽上,直写胸臆,所附题识尤耐赏味。较之书画,则叶恭绰的诗文相对还没有获的应有的重视。所著有《遐庵汇稿》、《交通救国论》、《历代藏经考略》、《矩园馀墨》、《遐庵谈艺录》、《遐庵小品》等行世。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717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367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799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675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558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3790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6186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清代画家龚贤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对自然生活的感物历来是

 9件作品 8092热度

最新文章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 局

布局的时候是快乐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现在是辛苦的,不遗余力

2025-04-30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岁猫王 巨著皇皇——读孙菊生老夫子长卷(“五一劳动节”成功

提起画猫孙菊生老夫子号称“百岁猫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笔和刘奎龄、刘

2025-04-30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取象惟诚 传神乃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选让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赵孟頫曾为画补跋云:“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读中美协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画(“五

,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

2025-04-28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挥彩写萱草 灿灿能解忧——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作品(“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

2025-04-27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赏读

秋光明媚 光影互彰——官布先生《青山秋色》(“五一劳动节”成

“审美判断的基本内容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引起快感,是

2025-04-2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新媒体宣传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微信采编和转

2025-04-25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成功事业阔步发展

一是新班子运行整体良好;二是暑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各实体单位主要

2025-04-25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周矩敏十年新作展亮相昆山!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本次展览展出了周矩敏近十年来创作的《

2025-04-25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漫谈

真山即我 我即真山——当代著名画家白云乡先生三幅山水画(“五

艺术其实是感性、直觉的东西,不是理性、客观的事物。清人恽南田说:“笔墨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