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草原——成功美术馆王延青访谈

2012-05-02

文章来源:
464次浏览
 

 
王延青作品
 
      本报记者 汪利利
 
      本报讯  草原画派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更注重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深化,在业内和国际上表现出的特点愈发鲜明。草原画派的画家们深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个画派,唯有基于自身的特色,自身不可替代的一些内涵,并在交流中不断迈进,才有可能在绘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此,神州诗书画报社记者专访“草原画派”的创建、组织者和代表画家之一王延青。
 
记者:非常感谢王副主席接受我们本次的采访!首先,请主席谈谈您的油画创作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作品是那些?
 
王延青: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文革前后。文革前后我的作品主要是政治题材、主题创作等历史政治类的油画作品。再就是我在中央美院学习的时候,那个时段我觉得最好的油画作品《茫茫雪原》,是84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时的创作。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到2005年这段时间。主要是草原风情,创作一些表现我们内蒙古草原人生活的作品,表现少数民族的风情,这段时间有一批作品很受社会的关注,有《八月的布里雅特》、《猎人与狗》、《剪羊毛》、《汲水》等,这些都参加了全国美展并获奖。第三个阶段是2005年以后。05年以后我的创作不完全的表现草原人民的生活了,开始更注重精神上的东西。这个时候的作品就不是单纯的草原民族的生活体现,作品民族化,在技法、表现、内容等方面体现蒙古民族的精神、文化、历史等更深一层的东西。像历史方面的《蒙古历史长卷》206mx2.5m油画作品,现实的有《巴特尔们》、《牧马人》、《盛装蒙古女》、《博克王》等。
 

 
王延青作品
 
记者:笔墨当随时代,在当下,您个人认为中国的油画创作是如何透过艺术作品体现时代性的?
 
王延青:大家都知道油画是从西方走进中国的,尽管中国油画源自西方,但是100年来被不断地进行地方性的改造以适于民族的需要,同时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油画在中国一直面对的问题,是如何重新找回自己的话语权。传统和西方的话语都不能直接套用,因为古的和洋的虽然能够局部地说明某些问题,却不能相对全面地把握当今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状态。把东方的文化底蕴加进外来的油画中,“洋为中用”形成中国油画,但是西方的油画审美和中国的审美艺术还是有区别的。
最近几年,油画创作者将中国的传统绘画技法加入油画创作,来体现更多的中国人文,这个是需要反复的试验的,因为你的要让他再加入中国元素、中国精神后还是要有油画的特点。
 

 
王延青作品
 
记者:对于王老师来说,通过油画来表达和展现草原民族的风情以及草原的生活,是不是比中国画更直观,更能表达您的情感?
 
王延青:其实,油画中最难表达的是人物精神上的传神。虽然中国画和油画都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我觉得用油画来表现我们草原民族的生活,情怀以及草原的风景是很有立体感的。少数民族的服饰是非常鲜艳的,色彩很丰富,用油画可以充分的表现出来。再一点就是草原的地平线用油画表达更有空间感。
 

 
王延青作品
 
记者:对于商业和艺术的关系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王延青:我个人认为,一幅绘画作品作为艺术性高的艺术品,也应该有相应的价值。但是,就目前的书画市场来看,虽然很繁荣,可还是有很多的不足和隐患。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市场藏家对于书画艺术还是不太懂,像国画,人们只认名家,不管他的作品质量好坏:油画,人们一般都觉得越像照片就越好。另外一点就是美育的教育问题。
 

 
王延青作品  《猎人与狗》
 
记者:作为内蒙古“草原画派”的创建、组织者和代表画家之一,在当今强大的文化冲击之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化和艺术精神?
 
王延青:还是那句话文化艺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是不一样的,科学会有先进,落后之分。而文化艺术却不是,要在发展中不断地挖掘、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体现出自己的特点、特性,体现出民族的特点,风貌,没有落后和先进之分。
 
记者:最后,祝愿王主席艺术之路更辉煌!谢谢!
 
王延青:谢谢!
 

 
王延青作品
 
      相关链接——

      王延青艺术简介:
 
      王延青,蒙古族,1945年出生,198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首届油画研修班,师从靳尚谊、李天祥、闻立鹏等中国著名画家、教授。现任内蒙古美术馆馆长,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内蒙古“草原画派”的创建、组织者和代表画家之一,王延青的作品在我国内地、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及美国、日本、前苏联等国家和东南亚地区多次展出,并被当地美术馆、画廊和个人收藏。其作品多次获奖,并在《人民日报》、《美术》、《中国油画》、《中国连环画报》等全国性报刊杂志上发表,出版有《王延青油画作品集》、《中国油画二十一家——王延青》。
 
      2005年,由王延青主创的高2.5米、长206米的《蒙古历史长卷》油画,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永久陈列。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2939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5337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5394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5655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5996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8159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7024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2933热度

最新文章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原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原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作品简析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

或工质或写意的,或古典或现代的,无论什么体裁、何种主题,张怀月女士

2025-08-26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2025-08-25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2025-08-25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2025-08-25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

“一生画兰,半世画竹”画竹必是成竹在胸之人才可为之的事业,而成竹在

2025-08-25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2025-08-25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2025-08-25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女士作品赏析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

于博女士的这幅《夏日小憩》,将中国绘画的笔墨语言和人物造型的写实表现

2025-08-25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或丝路戈壁、大漠茫茫,或云横秦岭、太白险峻,或峡江浩荡、烟岚云翳,或黄河

2025-08-22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2025-08-21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