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美术馆访谈——何昌贵的书法情节

2012-05-07

文章来源:
469次浏览
 
        本报记者 汪利利
 
        何昌贵书法博涉多优,擅长多体,最能体现其艺术成就的当数简书。何昌贵简书风格倾向于秀逸潇洒、清劲豪放,常有出人意料的意趣,这与他对汉简善本朝夕临摹的百日之功是分不开的。他的简书极大地扩张了情感表现的空间,写得古朴生辣,而又显清逸飘然之气。何昌贵简书以《居延汉简》、《武威汉简》、《甘谷汉简》以及《流沙坠简》为根基,在吸收了众多的名本菁华之后,又对《礼器》、《张迁》和《石门》等隶书名品倾注心力,将简、隶结合,亦庄亦谐,相得益彰。他在创作中强化用笔,在结字处理上避免汉简的过于随意,做到“夸张有度,取法有据”,灵而秀,逸而空,树立了自我风格。
 

 
何昌贵书法作品赏析

记者:任何艺术创作都带有个人特性,您的书法艺术创作是如何开始并形成自己的风貌?
 
何昌贵:任何艺术创作都带有个人特性,这一说法是对的。如果艺术是平庸的,那他就没有艺术性,不是真正的艺术。书法是中国文字的艺术表现,文字带有书写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能够一代一代继承这样的艺术财富,然后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创作中加入具有我们每个人的个性、特性的一些东西,但是个性和特性(也就是自己的风貌)要有以你学习的老师为主,就是师承。师承古人的经典,因为经典是经过多少代人的认可传承到现在的。
 
      那我的隶书来说吧,我的隶书师承汉代,不断地在汉代的碑、文、帖等中学习、探究,在创作的时候再把经典变成自己的符号。其实,我觉得师承经典会有很多的收获,会学有所成。风貌的形成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思考、探索,形成特性(这种特性是自然而成的)、取向,这些都是在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个人风格的一些方法。
 

 
何昌贵书法作品赏析
 
记者:老师最钟情隶书,在隶书的创作上也始终遵循传统不断创新,那么,您是如何把握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分寸,让人们接受您的创新的?
 
何昌贵:对的,从幼年到现在我的书法历程有四五十年的时间了,因为隶属和我的性情、审美等都是很接近的,所以我的书法之路最终落在隶书的创作上。虽然其他的书体我也都有创作,但是隶书始终是我创作的主要书体,是我创作的主体。我所追求的创新是在传统之上的创新,继承传统的意图下再去创新。继承和创新之间是因果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是结果,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在创作中掌握好二者之间的分寸。传统的基础要特别深,创新才更有源头,所以,我们要老老实实地继承,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创作中表现出个性、特性等自己的符号。创新这个词是很大的,何为创新?其实没有人能做到,只能说是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吧。
 

 
何昌贵书法作品赏析
 
记者:何老师,大家都知道书法中的手札,在这里想请您讲讲,手札书法作品应该怎样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创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何昌贵:历代传承下来的尺牍,实际上就是书信,又称手札。在古时候没有纸的年代,用木竹简作书,传递信息,称为尺牍、尺简、尺札。纸发明后,所写的信函称之为尺翰、尺书、尺素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手札包涵着丰富的内容,一是具有史料价值。它涉及到政务、军事、经济、家事、文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具有文学价值。在古代手札中,我们可明确人与人之间的称谓。台格,即辈分称谓,以及前介、恭维、述事、署押等文化内涵。三是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在古代书信中,尤其是晋王羲之留给后世的信札大部分都是精美的书法作品,如《十七帖》、《初月帖》、《得示帖》等,宋代的苏轼、米芾、黄庭坚的书法也多以手札形式流传于世。明代早期的张羽、杨士奇,中期的沈周、祝允明、文徵明以及晚期的董其昌、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等都留下了佳作,其书法均被后人师承。
 
  当今社会,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可以说,人们已经不再写信了。电脑聊天,手机传信,天涯咫尺系于电波之快,现代化远离了传统的书信往来,只有极少极少一部分文人学者还坚守在这一张充满中华文化内涵的信笺上。然而,有的人为手札创作而创作,失之于自然,这是令人遗憾的。我以为,手札创作在时下应该守住传统手札的文化内涵,首先是继承文体,掌握手札的创作格式,内容和文采。二是书体的自然,所谓自然,就是任其性情,不做作、不安排,随心所欲,自然流露。三是加强书写技法的训练,不可失之于书法的法度。
 

 
何昌贵书法作品赏析

记者:作为一个专业的书法创作者,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份职业?
 
何昌贵:我很喜欢书法,热爱我所从事的这样一份职业。作为一个书法创作者,最好的还是能够为读者服务,能够让自己的这份职业为广大的人们带去对文化、对艺术的的一种了解吧。这么多年来,我很珍视今天我所处的位置,作为一个书法创作者,作为一份书画报纸的编辑,我觉得乐趣和工作结合起来是件很幸福的事。

相关链接——
 
何昌贵艺术简介
 

  
  何昌贵,字泊远,1954年2月生于黑龙江省集贤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青少年书法报社社长兼总编、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擅长隶书、篆书、行草书,追求清劲豪放的艺术风格,创作手法不拘一格,喜爱篆刻,注重时代气息的显现。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二、三届楹联书法展,首届全国扇面书法大展,全国第六、七、八届中青展。荣获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报人书法大赛一等奖,中国文化部举办的群星奖书法铜奖,黑龙江省首届文艺工程大奖书法一等奖。硬笔书法入选全国首届、二届硬笔书法大展;全国硬笔临写传统碑帖展览。曾获1985年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东海双龙杯全国集邮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1996年、1998年连续两届被评为佳木斯市文学艺术、特殊贡献奖。2001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会员称号,2004年被黑龙江省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2931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5335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5394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5654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5996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8155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7020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2919热度

最新文章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原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原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作品简析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

或工质或写意的,或古典或现代的,无论什么体裁、何种主题,张怀月女士

2025-08-26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2025-08-25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2025-08-25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2025-08-25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

“一生画兰,半世画竹”画竹必是成竹在胸之人才可为之的事业,而成竹在

2025-08-25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2025-08-25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2025-08-25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女士作品赏析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

于博女士的这幅《夏日小憩》,将中国绘画的笔墨语言和人物造型的写实表现

2025-08-25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或丝路戈壁、大漠茫茫,或云横秦岭、太白险峻,或峡江浩荡、烟岚云翳,或黄河

2025-08-22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2025-08-21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