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人情怀吟咏的画者——海南美协副主席王家儒访谈

2012-08-27

文章来源:
396次浏览

   (本报记者 冯宜玉)2012年7月,海南青年美协名誉主席、海南美协副主席王家儒老师携海南青年美协众多画家,做客神州诗书画报社、参观了成功美术馆。时隔月余,本报记者对王家儒做了专访。王家儒教授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数十年的艺术教学生涯,使他从举止到作品都打上了南派绘画文质彬彬的烙印。他总是以诗人般的情怀吟唱着大地、森林、河流、村庄,装饰构成的巧妙运用,与感情色彩相一致的色彩基调,使其画面具有强烈的意象性和独特的艺术风貌。 

 

    记者:王老师您担任海南青年美协主席很长时间,海南青年美协在这此期间也有很快的发展。请谈谈海南青年油画家的创作情况。

                                    王家儒近照

 

 

王家儒:海南青年油画家是海南美术界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他们以其昂扬的斗志、积极的探索精神、随缘放旷的状态,脚踏实地去走进自然、贴近生活,以一种平和低调的心态去塑造自己的文化身份。从文化角度来说,海南是一个自然、人文资源很丰富的省份,但从地理位置上又远离文化艺术中心,长期以来,较为边缘性的生存状况使他们的艺术创作较少从历史与文化层面去挖掘重大题材,可歌可泣的宏伟场景,而是以风景画作为探索的切入点,通过写生创作这一方式与自然直接对话,试图使风景画超越原先狭小的唯美功能,而与人类的精神生活、终极关怀及地域精神风骨相融为一个更具文化价值与意义的广泛空间。地域特色成为他们的文化认同。

    当然,这批70后的年青人文化底蕴相对比较薄弱,审美视野的局限性使他们难以从文化高度去把握地域文化的精神与品格。好在他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利用一切时间进行修练、切磋技艺。这种文化上的自觉虽然仅是第一步,但迈出这一步就意味着走向成熟的可能性。

 

王家儒作品(一)

 

记者:对于中国画与油画的结合,在中国画界一直有很多的争论,观点不一。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对此谈谈您的看法。

王家儒:东西绘画的结合一直是学术的热点,从上个世纪西画引入国门以来,无数艺术家前辈以自身的实践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去回应这个课题,当然也免不了不同的见解与争议,这很正常。学术上不同观点的‘争鸣’体现了文化的多元与宽容。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较为个人的事情,不需要广泛的发动或通过行政手段的打造。无论是西画家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吸取精华,或是中国画家从西画中引入一些构成元素,都没有固定的方式,就是同一个画家,不同的阶段,由于认识的不同也有不同的价值取向。问题是,一个有思想的艺术家想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结合,就必须对这两种不同文化有本质上的了解、深入的研究,从而找出它们在某些方面结合的可能性,而不是在表面上把所谓一些元素进行简单的组合、架接。那种东拼西凑的结合是对文化的一种误解及浮躁的功利主义。

 

王家儒作品(二)

 

记者:您怎样理解绘画中的诗化美?

王家儒:中西方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都有“诗化美”的品质。虽然中西文化的基因不同,艺术工具、材料、表现手法各异,但本质上都是从自然与生活中,以不同的角度去发掘美、表现美,展现人类对美的渴恋与敬畏,可谓“异质同构”。当然,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表达的途径不同各放异彩,西方的绘画注重从“视觉的真实”中表述景物的情调与诗意,而中国的绘画却侧重从“心灵的真实”中展现自然山川的诗情画意。

 

王家儒作品(三)

 

 

记者:我们知道你在海南大学担任了很长时间的美术系的教学工作,我也在网上了解到,学生对您的课也是相当满意。请谈谈在美术教育中,绘画技巧和人文修养的关系?

王家儒: 一所大学,最重要的是要传授的是一种文化精神。艺术专业也不例外,掌握技术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艺术家是传播美与精神境界的使者,以创造人类精神食粮为已任。因而,在美术教学中,应该重视“道”的传授,先“道后“技”,在技术与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要忘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健康人格、高尚品格的塑造。

记者:海南的山水是独一无二的,海南众多有着独特的风光吸引着画家前往。海南的绘画艺术也有着鲜明的地域风格,请谈谈海南的油画艺术特色。

王家儒:海南的画家所生存的空间是一个相对文化氛围较为淡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区域。远离艺术中心的边缘性使他们既无法亲历内地群情激昂的艺术冲击波及形形色色的艺术思潮,也无法受惠于各种功利性的辐射。正因为如此,海南的画家心态较为宁静平和,注重回归人性和与自然的神交,这种对自然情有独钟的依恋使他们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田园气息及人文关怀的唯美取向,在题材内容上,他们往往喜欢选择具有人性化的场景及细节,体现人与自然、社会温情脉脉的亲和感,而不是人与自然、社会波澜壮阔的悲壮冲突;在形式风格上,他们倾向于清醒迷人的“秀逸”与“苍润”,而不是磅礴犀利的“厚拙”与“凝重”;在表述方式上,他们偏爱于感性的直抒吟唱,而不是理性的诘问与追寻。这一共性的美学追求使他们的作品具有散淡的灵性与韵致:色彩直率而任性,笔性轻松而随意,线条优雅而温和,意趣重“直觉”而轻“制作”,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图式语汇。从某种程度上开拓了“地域风格”的疆界及贮备了生发这种画风的能量。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2895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5318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5382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5641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5979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8127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7001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2867热度

最新文章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原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原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作品简析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

或工质或写意的,或古典或现代的,无论什么体裁、何种主题,张怀月女士

2025-08-26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2025-08-25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2025-08-25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2025-08-25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

“一生画兰,半世画竹”画竹必是成竹在胸之人才可为之的事业,而成竹在

2025-08-25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2025-08-25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2025-08-25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女士作品赏析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

于博女士的这幅《夏日小憩》,将中国绘画的笔墨语言和人物造型的写实表现

2025-08-25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或丝路戈壁、大漠茫茫,或云横秦岭、太白险峻,或峡江浩荡、烟岚云翳,或黄河

2025-08-22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2025-08-21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