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唐古拉风》
张卫平先生的藏族人物画,在继承老师杜滋龄先生遗韵的基础上,因为稔熟西北、西南的日月星辰、天地人间,构成了他独树一帜表现形式与画面意味的置物之形与输我之形。作品有一种气韵流动在其中,是对藏族人民生活的独特感受与个人精神领会的综合体验;从画面构成要素我们能捕捉画家画外功夫的生活积累,粗粝表象的苦卓匠心,惨淡经营的自然高妙,平实大朴的人物气息,苦心探索的无怨无悔;既不粉饰现实,也不丑化现实,是在直面人生的基础上,透视人性的内涵,感受生命的顽强,品味平凡的温暖。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
《唐古拉风》用数不胜数的牦牛和高耸无垠的雪山为衬托,将情感的电波、思想的密度和视觉的张力,表现为熟悉生活中的典型人物与独特环境,手持念珠的小伙子坚毅的脸庞,头上迎风而飘的红色丝带犹如猎猎旌旗,在向自然界威猛无比的狂风暴雪宣战,作为生活在世界第三极的原住民,必须有大无畏的战天斗地精神才能乘风破浪于生活的险滩恶浪,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方会创造出举世瞩目民族文化;画家因为熟知这片土地的生存不易,才对这片土地的人民产生感情,在感情的集束汇集成表现的欲望时,这一波一波电光石火的律动,促使艺术家产生冲动承载的灵感,进而完成作品的创作,达到与观者激越共鸣、共振的磁场效应。四幅《远方的歌声》各有千秋,六尺横幅以远方寺庙为背景,成群结队的牦牛和背负背篓的藏女缓缓而来,手里的转经筒承载着虔诚的信仰、传递着春天的祝福;三个横幅四尺一个是藏女和牦牛的合影,一个是两个大夏河畔背水的姊妹,一个是相向而来的偶遇,都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写照,也是能歌善舞者嘹亮歌声的传神。《高原牧歌》是放牧途中的两群牦牛和两个人的相遇,背着的满筐牧草和人物藏族服饰的宽袍大袖,仿佛这片圣洁净土的点缀,诉说着天荒地老的神奇传说;为画家对人物形神兼备的写照初观叹赏,再看击节,三思感慨。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高原牧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阳光温暖普照大地,斯民斯土、斯情斯歌,自有其独树一帜的生产生活方式不与人同。四幅《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画家表现熟悉生活中的典型人物与环境,是卧野观云陶然忘机的心放小舟,是大智若愚知白守黑的象藏明月,是会然一笑思绪飞扬的空谷足音;广袤粗犷的写意,在轻松自如的笔墨晕染中给人以绮丽浪漫的无穷幻化,轻而易举地在自己的艺术天地中构建了别于他人的表情符号,滋润墨色、多趣线条,准确生动的人物刻画、简要突出的精神风貌,将画家严谨扎实的写生基本功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览无遗。《草原的春天》描绘着藏家汲水放牛于河畔的场景;《吉祥高原》两幅构图相似,都是以寺院和牦牛为题,身背箩筐和孩子的藏族妇女迈着率性的步履,充满自信走在康庄大道上,画家描绘人物形象追求亲切实在,接近生活的本真,很拙很朴实中法度森严,其图式,蕴含着生活安然的幸福感和乐观向上的人生理念;《春天的雪花》是一场纷纷扬扬的柳絮飞舞,鹅毛大雪给远山穿上一望无际的银白色袍子,模糊了的远景让人物更加凸显,画家以线条的浑金璞玉营造出异曲同工的两个人物形象,匪夷所思而心照不宣,把邈远空旷置于眼前——画里画外目力所及,妙处不传,幽深若虚,听其自流,待其自生。画家追寻生命的纯朴本真,埋头深耕雪域荒原的寂寥与厚重,体百里之远,当万仞之高的空间氛围尽在咫尺间,形成引人遐思的艺术感染力。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吉祥高原》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金石开)
画家简介:张卫平 字田月,生于1953年,甘肃临洮人。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人才,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访问学者。甘肃大风敦煌画院院长,西藏林芝画院名誉院长。
作品《流动的山脉》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远古的辉煌》《红军走过的地方》获文化部第八、十二届群星奖,《五月阳坡》获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多次荣获甘肃省美展一、二等奖,并获甘肃省文联首届金驼奖。出版个人美术作品专辑多部。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高原牧歌》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高原牧歌》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远方的歌声》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高原牧歌》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吉祥高原》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