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水墨画的继承与完善

2012-08-18

文章来源:
748次浏览

        在《艺术与设计》杂志和中国教育台的记者采访杨佴旻时,都提出了一个概念,即从林风眠开始,到吴冠中,再到杨佴旻,有一条颇为显著的发展线索。换句话说,水墨画革新的旗帜在林风眠、吴冠中那里传承下来,需要有更年轻的艺术家作为这面旗帜的接班人,以便将水墨画革新的这一方向发扬光大。批评家李小山为杨佴旻所写的文章《他的史诗》里,也大致上提及水墨在今天的现状,必须有如杨佴旻这样新一代艺术家站出来,肩负起历史责任,将林风眠开创、吴冠中继承的水墨画革新继续下去,使其成为未来中国艺术的亮点之一。那么,为何一些人会提出这样的命题,这个命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大致上可以用以下的方面思考:
  林风眠、吴冠中体系的形成
  “林风眠(以及徐悲鸿)的实践已经不是他个人艺术趣味的体现,而是标志着一个绘画体系的没落,以及另一个绘画体系的历史性亮相。”
  ——摘自《他的史诗》李小山
  自二十世纪上半叶起,以徐悲鸿、林风眠为首的革新派大力呼吁并亲身实验,将中国画创新的旗帜树立起来,取得众所周知的丰硕成果。中国画革新并非几个艺术家的个人趣味和追求,它表征着一种具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如何在新的时代里与国际潮流保持同步,并将自身的创造力继续延续和保持。徐悲鸿和林风眠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革新思路,但是,就中国画对于绘画性和表现性的接纳程度来看,林风眠的实践富有更广泛的弹性和空间,也具有更多的前沿性和实验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腾飞,中国的文化艺术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惟独在中国画(现在更多地称之为水墨画)领域的景况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保守主义正在吞噬大多数画家的创造热情和理想。要么原地踏步,要么承接古人余唾,中国画坛的主色调仍然相当单一和单调。即使上世纪九十年代动静很大的实验水墨也已偃旗息鼓,实验水墨阵营那些曾经的主将纷纷向传统的怀抱回归,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水墨画在今天的时代依然有它的生命力。林风眠的旗帜被吴冠中接过来,并在几十年的创作中完成了另一种革新的图式。吴冠中的图式证明了林氏原则的有效延伸,即以西方绘画的精粹融入水墨画创作,形成了一种新的现代的水墨画样式。无论是“中西合璧”,或是“融入中西”都证明一点,当代文化(艺术)是国际性的和全局性,任何地域的和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若不安放在当代的国际平台上,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就只能沦落到旅游纪念品的水准。
  林、吴体系的当代使命
  “杨佴旻说:‘我知道,我的实践是一种极常见的画面样式,一些处处皆是的画面色彩,我的发现一点也不新鲜。’是的,在人类色彩辉煌灿烂的绘画世界里,他的笔墨——色彩绘画是一种普通的样式,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他是在宣纸上,是在保持笔墨写意特性的基础上,大胆运用色彩,他在革新中国传统绘画方面是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他在艺术上的成功,会对我们全面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传统有启发性的意义。这也是杨佴旻创新绘画的价值所在。”
  ——摘自《笔墨与色彩交融之美:杨佴旻绘画创新之价值》邵大箴
  杨佴旻的作品的图式显示出了与林风眠、吴冠中一脉相传的典型特征,即:一方面将中国画的材料,宣纸、毛笔、颜料、墨的质地的功能发挥到极佳的效果,另一方面也给水墨画的“当代性”观念做了很好的注释。但是对传统笔墨即对勾、勒、染法的自由运用,却是杨佴旻不同于林风眠、吴冠中彩墨画的地方,林、吴的作品,整体上有中国文化精神,造型也颇有气度,但线和造型手段采用西法较多。杨佴旻深知,借鉴和运用外来色彩技法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一要“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的情景与生活”;二要保持中国画以线为造型基础的写意精神与和谐的艺术境界。所以,他的作品一扫千百年来中国画家奉行的“水墨为上”的信条,大胆地运用各种颜色,他在视觉方式上进行尝试和革新,使其作品既具有水墨画的灵秀、透明和飘逸,又富有色彩的丰富感和厚重感;既具有东方情调,又符合国际的共同性经验。同时,“杨佴旻有很好的色彩修养,他侧重于用调和色,少用鲜明的对比色,色调温文尔雅,颇有东方艺术神韵。”
  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曾撰文呼吁道:“水墨画在世界艺坛上一枝独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在继续独放异彩的同时,另一种融水墨与色彩为一体的新型中国画的出现,不仅应该得到兼容,而且应该受到大力提倡与鼓励,将其视作中国画革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学博士杨佴旻也曾在《二十世纪中日绘画比较与批判》一文中对这一趋势做了分析:“……林风眠正是在浓墨与重彩的交融中求得了和谐。虽然他所开创的这一条路还有待完善,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派系,但探索还在继续,新水墨的影响正在日益崛起,目前在中国画坛,水墨重彩画风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创作方向,也定当形成气候,成为未来中国画的主流。”
  事实证明,杨佴旻在创作上的丰收正是因为他承接了林风眠和吴冠中的旗帜。多年前,有批评家提出林风眠、吴冠中系统,认为林、吴已是一个比较独特比较完整的系统现象。应该看到,这个系统是开放的和延续的,林、吴的旗帜也必将被后人接过去。杨佴旻正处于年富力强的时期,也是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林、吴的旗帜已经传送到他手里——正因为如此,我们满怀信心等待林、吴、杨系统的完成和完善。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4045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6103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6146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6346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6667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8883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7609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3962热度

最新文章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先生作品赏析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

王俊平先生是以漫画闻名的画家,也偶作中国水墨写意画,往往笔写墨染富于天

2025-08-27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作品简析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

或工质或写意的,或古典或现代的,无论什么体裁、何种主题,张怀月女士

2025-08-26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2025-08-25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2025-08-25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2025-08-25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

“一生画兰,半世画竹”画竹必是成竹在胸之人才可为之的事业,而成竹在

2025-08-25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2025-08-25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2025-08-25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女士作品赏析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

于博女士的这幅《夏日小憩》,将中国绘画的笔墨语言和人物造型的写实表现

2025-08-25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或丝路戈壁、大漠茫茫,或云横秦岭、太白险峻,或峡江浩荡、烟岚云翳,或黄河

2025-08-22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