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题跋的失语现象

2013-05-16

文章来源:
638次浏览
       于 洋

  在中国书画体系中,历来延续着诗书画印“四全”传统,画面与题跋文字相互附着和依赖,不同表现形式和媒介之间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丰富的表意系统,从而实现了人文涵义的深厚与意境空间的完满。然而曾几何时,中国画上的题跋由一件文雅遣性、抒发心性的快事,渐渐沦为一种令很多画家抵触、为难甚至尴尬的负累。而当下画坛的创作,在大局面的繁荣热闹和多元化的风格面貌中,也总让人感觉视觉冲击力越来越引人注目,内涵韵味却越来越单薄枯索;烟火气越来越浓,书卷气却越来越淡。在引发诸多讨论的中国画“文化贫血”现象的背后,个中缘由着实令人唏嘘,耐人思考。

  究其主要的价值动因,笔者以为大致有三。其一是日常文化语境的变迁,随着近代以来西风东渐和传统文化的失落,画坛创作者和受众群体对于诗词、书法的普遍隔膜,致使能在画上自如题跋的画家越来越少。中国画作品题跋的“失语”,还不仅仅是美术领域的问题,更关涉到传统文化、文学在当下接受的缺失。今天早已不是那个“行人南北尽歌谣”“人来人去唱歌行”的诗的时代,而毛笔书写由古代的日常传意载道功能已然褪变为单纯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题跋所需的基本素养与功夫在今天都成为近乎奢侈的本领。其二是受到西方现代学术观念与学科分类细化的影响,中国本土文化的内部结构也发生着变化。随着近代以来各学科门类分工愈趋细化,以往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圆融一体的书画诗文,在美术创作和学院教学中长期相互割裂,本为同根之木的诗文与书画,却被界限相隔越来越远。其三是图像形式价值标准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对于诗文题跋的忽视与抵触。如有观点认为放弃题跋,会使画面纯粹而完整,回归绘画本体;甚至还有人针对历代藏家题跋太多的现象,提出题跋是个“一脉相承的坏习惯”,认为既然绘画不是文学作品,最终还得用画“说话”。这些常见的想法更加剧了当下中国画题跋的缺失,说到底也是由现代学科分割所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障目之见。

  回顾中国绘画诗文题跋的历史,画上题跋本是文人儒士兼善丹青、在画中展现诗意与才情的一方阵地,常被认为是一种表达意见和抒发情感的权利,以及图文互参的创作。方薰《山静居画论》言:“款识题画,始自苏、米,至元明人而备,遂以题语、位置、画境、画题而妙,盖映带相顺者也。题如不称,佳画亦为之减色,此又画后之经营也。”实际上,最早的题画诗始于六朝,兴于隋唐,至宋代文人画流行,开始大量涌现。其间很长一段时间,画上题跋也是一件谨慎与考究的事。如在宋代之前藏款、隐款的现象普遍,“画之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碑。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始有年月记之,然犹是细楷一线,无书两行者。”(清·钱杜《松壶画忆》)又有“元以前多不用款,款或隐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后来书绘并工,附丽成观。”(明·沈颢《画麈·落款》)可见做到“书绘并工”诚不易,却是文人绘画一直追求的目标,通过诗文书法体验与放大绘画之美。另一方面,题跋文字本身的视觉形式还参与画面位置的经营,在长期的创作经验中形成了一整套的程式法则,如邹一桂《小山画谱》所说,“画有一定落款处,失其所,则有伤画局。或有题,或无题,行数或长或短,或双或单,或横或直,上宜平,头下不妨参差,所谓齐头不齐脚也。”等等。

  要改变当下题跋缺失局面,首先需要创作风尚的引导,从追求“格物致知”“与物传神”的造型要求,或来源于当代艺术影响的观念表达,转移到追求“书画结合”“中锋行笔”的笔墨意趣。同时也应在普及诗词格律文艺常识的同时,鼓励书画题跋内容的创新与延展。在笔者看来,题跋的原创性更为可贵,如果不具备诗词写作能力,题跋内容与其只是摘录市面上形形色色的中国画题跋工具书,还不如“我手写我口”来得真诚。体裁可不必拘于新旧,而是根据画面的不同风格,选择题跋内容和文体形式。笔者近年所见一些现当代水墨作品,就有在画面上题写杂文随笔、新体诗、朦胧诗,与画面的语言风格相得益彰,成功营造了画面意趣,也能使观者获得审美共鸣。

  换种角度来看,在画作上题跋,本就是一种常驻常新的“跨界”创作。只有创作者素养全面、修好内功,在诗书画印等表达手段上都圆融相通并有自己的独特体验,才能更深入、生动地营造画境。在这一层面,画上题跋就像写意达心的另一条通道,和全面表述创作者性情与才思的契机,而中国书画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渐渐失落的诗文传统,更是一条亟待接续的文脉。

  (作者为美术评论家)

 更多书画  www.hualang001.com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聂成文
聂成文

中国的书法艺术,行草隶篆、或碑或帖各有特点。或如草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

 8件作品 829热度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5312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6999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7062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7218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7445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9828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8264热度

最新文章

以写为主 清丽纵逸 ——读张雪丹先生两幅大写意花鸟(《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以写为主 清丽纵逸 ——读张雪丹先生两幅大写意花鸟(《西部成

大写意花鸟画,借助于书法的技术手段和审美特征,充分发掘毛笔和宣纸的表现潜

2025-09-03

山重水复 云逸烟邈——《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傅化群先生作品赏析

山重水复 云逸烟邈——《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傅化群先

皴笔奇崛苍莽而见山峰如耸、超拔挺立,线写朴拙嶙峋又见崖石纵横、峥嵘碐磳

2025-09-03

丹青绘尽秦岭色——陕西省美协理事葛建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丹青绘尽秦岭色——陕西省美协理事葛建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秦岭,这条犹如盘踞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龙,以巍峨的身躯横亘东西,成为中华民

2025-09-01

岭上多白云 山水总含情——陕西画家翟晖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岭上多白云 山水总含情——陕西画家翟晖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清代张惠言《水调歌头》

2025-09-01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先生作品赏析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

王俊平先生是以漫画闻名的画家,也偶作中国水墨写意画,往往笔写墨染富于天

2025-08-27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作品简析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

或工质或写意的,或古典或现代的,无论什么体裁、何种主题,张怀月女士

2025-08-26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2025-08-25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2025-08-25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2025-08-25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

“一生画兰,半世画竹”画竹必是成竹在胸之人才可为之的事业,而成竹在

2025-08-25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202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