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鬻画为生的唐伯虎

2013-05-18

文章来源:
632次浏览


 
唐寅《古木幽篁图轴》
  文/吕友者

  古代画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莫过于具有传奇色彩的风流才子,号称江南四大才子的唐伯虎了。他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到处游山玩水,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然而历史上的唐伯虎过得并不如大家想象得那样潇洒和富有,他的生活拮据艰辛,有段时间甚至可以说是穷困潦倒。生活拮据时,他的经济来源大部分都是靠鬻画所得。鬻画维生让唐伯虎对人生有了更多的理解,这些经历对他画风的影响十分深远。但这段史实并不为人们所熟知,还需要我们这些后人去揭开历史的重重迷雾,解密和还原那些凄凉的片段。

  一、卖文鬻画作为谋生的手段

  唐寅(1470年-1523年),初字伯虎,后更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江苏吴县吴趋里(今苏州)人。少有俊才,博雅多识,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在诗文上声名显赫,展露出异常的个性,具有蔑视圣贤、关注民生的特点,从而成为江南纵情任性的代表人物,并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徐祯卿一起被号“吴门四才子”。在绘画上,尤其擅长山水与人物,作品运用形象化的笔墨来表现独立人格的精神追求,流注着一种愤怒且狂放不羁的思想在里面,以个性鲜明、构思精巧的艺术风格所著称。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对明中期及以后的绘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那么唐寅的这种艺术风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早期的坎坷经历及生活上的穷困潦倒,促使唐寅在三十岁以后选择以出卖书画为谋生之途。这既是为情势所逼的无奈,又是符合他本性和独特人生观的举动。他藉此可以获得一种经济上的独立和人格上的超然,亦对其后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唐寅独特艺术风格的产生,与他的卖画生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明成化六年(1470年),唐寅出生于吴趋里一户市井细民之家,父亲唐广德是一名商贾,可能是经营肉铺及酒馆的商人。正如唐寅自谓:“计仆少年,居身屠沽,鼓刀涤血。”唐寅少时聪慧过人,性格狂逸洒脱。《明史》云:“(子畏)性颖利,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这种个性曾使一心望子成龙的唐父不禁感叹“此儿必成名,殆难成家乎!”因此特意为他请了老师,祝允明撰《唐伯虎墓志铭》中说道:“其父广德,贾业而士行,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师教子畏,子畏不得违父旨。”但是,到了唐寅二十五岁时,父母妻儿相继殁,这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亦愁白了许多头发。从此他悲痛欲绝,沉缅于酒色以寻求慰藉,还时常代妓女写情诗,如《代妓者和人见寄》:“门外青苔与恨添,私书难寄鲤鱼衔,别来泪点知多少?请验团花旧舞衫。”

  后经祝允明劝诫,使其遵从先父的遗志,参加科举考试,答应“试捐一年力为之”。弘治十一年间(1498年)乡试中,唐寅夺得头名解元,主考官梁储及学士程敏政看中了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对其文章非常欣赏。至此,唐寅在功名上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但却没想到好景不长。弘治十二年(1499年),正当唐寅踌躇满志地入京参加会试时,却由于受到礼部会试舞弊案的牵连,在同考的徐经科场受贿案中,不仅被削除了功名,还被捕下狱,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极大创伤。

  短短一年就经历了从巅峰跌到谷底的人生挫折。唐寅在《上宁王》中表明了当时的心态:“是非满目纷纷事,问我如何总不知。”他的生活境遇十分难堪,外人对他也充满了鄙夷。坎坷的经历及仕途上的突变,使他对那个时代充满了愤恨。为此,唐寅毅然选择了靠卖文鬻画谋生,开始了他充满痛苦的不平人生。在诗作中,他从不讳言自己以卖画为生,并戏称为自娱,如《言志》诗中自豪地说:“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日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后又在《感怀》诗中云:“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如此曲折的早期人生及以鬻画为业的艰难生活,对唐寅的艺术生涯影响至深,在其艺术作品上也有很多反映。唐寅的绘画注重情意的随性抒发,不但表现了他的人品思想和画学观,而且也把他愤慨的心情表现在画面中,画作强调笔墨意趣。在《画谱卷》的题记中,他说:“予弃经生业,乃托之丹青自娱”,并明确表示“寄兴寓情,更求诸笔墨之外”。而唐寅的诗歌作品,经常能以一种嘲讽不羁的态度来审视眼前的缙绅社会。

  唐寅甚至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主流社会的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在唐寅看来,饮食男女是人之大欲,根本无需掩饰,从这一角度对那些表里不一的假道学们作了无情的揭露。正是由于卖文鬻画收入的不稳定,更让其深切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所以在诗作中,唐寅能够关注民间疾苦,并以一种开阔的眼界选择诗歌创作的方向。这也是在他去世后,深受民间百姓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寅虽以卖文鬻画为生,却很少有关他收取现钱的记录。在明代,文人对自己卖文的事实及润笔数额常常避而不谈。唐寅虽然在很多诗句中坦率地承认卖文为生,但几乎没有提及自己收取的润格。

  二、唐寅卖画的方式

  明中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社会的繁荣,同时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对物欲的追逐及自我的肯定成为人们生活的新主题。当时“江南人住神仙地,雪月风花分四季。满城旗队看迎春,又见鳌山烧火树”。发达的经济,刺激了世人的价值观,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态度发生了转变。绘画交易现象开始普遍,方式亦多样,艺术市场逐步繁荣。大多数画家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市场中来,作为苏州地区的画家唐寅,自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他的卖画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友情赠送、订购、筵请、直接现金交易等。

  唐寅与师友朋辈间的交往异常密切,因此少不了以画作为祝寿的礼物而友情赠送。张丑《清河书画舫·亥集》中有言:“启南、子畏二公,往往题他人画为应酬之具”。可知唐寅有相当的画是为应酬而作。常用来表达祝寿内容的是《椿萱图》,《唐伯虎全集》中有题诗“漆园椿树千年色,堂北萱根三月花。巧画班衣相向舞,双亲从此寿无涯”;还有《仙山楼阁图》,是他为好友王宠母亲的祝寿之作,张丑评曰:“向从王龙冈(王宠字)家购得子畏青绿横看大幅。原系写寿履吉母者。其布景用笔全师王右丞。”唐寅在这里用山水题材来表达祝寿之意,是其细笔风格的精心之作。他的另一幅《山路松声图》,以全景式山水构图,用笔灵动整体工细秀美。上有题款“治下唐寅画呈李父母大人先生”,当是为吴县知县李经应酬赠送所作。

  这一时期以订购的方式进行交易也十分流行。《吴越所见书画录》著录了唐寅的《寿星图》,画幅左侧有题款“人来种杏不虚寻,仿佛庐山小径深。常向静中参大道,不因忙里废清吟。愿随雨化三春泽,未许云闲一片心。老我近来多肺疾,好分紫雪扫烦襟。晋昌唐寅”。从题诗的内容来看,很明显是一首写给医生的作品,又据本幅拖尾祝允明书写的《医师陆君约之仁轩铭》,可知是唐寅为医师陆约之作的画。这类画作很多,还有作为商品画代表作之一的《双鉴行窝图》,其画幅的左下角题有“双鉴行窝吴郡唐寅为富溪汪君作”。可知唐寅是受安徽新安来的某人所托而作。

  在明中期,出资人将画家延请至家中作画,短则几日,长则数月甚至几年,亦是当时书画交易的方式之一。像仇英在项元汴家中长期作画即是典型的一例。唐寅的书画作品中有不少是在此种情形下完成的,只是更多些士人之间应酬的味道。

  除此以外,去市场上直接现金交易的卖画,也是其参与市场的主要方式。祝允明《祝氏集略》中称唐寅“四方慕之,无贵贱贫富,日诣门征索”。可见唐寅画作受欢迎的程度。《尧山堂外纪》中称他“晚年寡出,常坐临街小楼,唯乞画者携酒造之,则酣畅竟日。虽任适诞放,而一毫无所苟”。这里所说的临街小楼,是唐寅在阜桥开店的老屋,看来他经常会到闹市卖画。事实上,这时期到市场上卖文鬻画并非唐寅的个人现象,如明代大才子徐渭“尤不事生业,及老贫甚,裔手自给。然人操金请书文书绘者,值其稍裕,即百方不得,遇窘时乃肯为之。所受物人人题识,必偿己乃以给费,不即馁饿,不妄用也”。

  既然以鬻画为业,那么唐寅的卖画状况如何呢?卖文鬻画毕竟是一种市场行为,其收益是不稳定的,这可能意味着唐寅从此将过上一种物质相对匮乏的生活。而当时市场上的画价又很便宜,因此大部分时候唐寅的经济状况始终不尽如人意。某一时期书画收益不稳定,家中又没有一定的积蓄时,唐寅甚至会陷入无米下炊的生活窘境。他的诗句生动描写了这一状况:“十朝风雨苦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可知唐寅这一时期的收入颇不理想。唐寅卖画的生意很不好,生活十分惨淡,但又苦中作乐,维持一点儿文人的清高。

  不过,纵观唐伯虎的后半生,他的物质生活也偶有宽松之时。弘治十八年(1505年),36岁的唐伯虎在苏州城西北建造了桃花庵别业,至正德二年(1507年)始建成。唐寅的后半生基本上在桃花庵别业中度过。好友祝允明、黄云、沈周等人经常来饮酒作诗:“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有时唐寅还会“坐临小楼,写画易酒,醉则岸帻浩歌”。他购地建桃坞的经费,也主要来自于个人卖画。由此可见,唐寅的诗画谋生之路至少给他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当他生意好的时候,求画者渐多致使忙不过来,便请老师周臣代笔。因此,后人在辨别唐寅画作的真伪时就说:“及六如以画名世,或懒于酬应,每请东村(周臣)代为之。今伯虎流传之画,每多周笔,在具眼者辨之。”可见唐寅的名声。于是一些贪图私利的人,不惜作伪以牟取暴利。据《图画宝鉴》记载:“唐寅才艺宏博……其笔资秀雅,青于蓝也。吴门伪笔最多,鉴定自能别焉。”

  三、卖画对其绘画风格的影响

  以卖画为生使唐寅取得了经济上的独立,进而塑造了他独立的人格。这对他后半生的诗画文艺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其艺术观和创作风格。

  唐寅总体的绘画风格面貌跟他的师承关系密不可分。史载唐寅初拜师于沈周,如《吴郡丹青志·沈周传》说:“一时名士,如唐寅、文壁之流咸出龙门,往往致于风云之表。”在京城科考舞弊案发生之后学于周臣门下,其画风渐渐脱去沈周的特征。如他的《骑驴归思图》画法几乎与周臣的一致,画上题诗云:“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对于唐寅的画风,王稚登指出:“唐寅画法沉郁,风骨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连江叠峨,洒洒不穷,信士流之雅作,绘事之妙诣也。评者谓其画,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唐寅的技法十分全面,并深得宋元之法。毛大伦在《增绘宝鉴》中写道:“唐寅山水,人物无不臻妙,虽得刘松年、李稀古之效法,其笔资秀雅,青出于蓝也。”

  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唐寅的人物仕女画。他的人物画多感慨世情之作,表现出愤世嫉俗的心态。他兼取诸家之法,特别是吸收了院派和文人画的长处,独树一帜,开创了一条能表现自我精神的画路,行笔秀劲缜密,有着潇洒清逸的气韵。故董其昌说:“唐伯虎虽学李郭,亦深于李伯时,故人物、舟车、楼观无所不工。”这一类作品多取材于历史与民间故事,尤其以描写欢场女子为多。唐寅的人物画可大致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类。前者典型的有《王蜀宫妓图》,画中精心描绘了四位盛妆等待君王召唤的宫妓形象,工笔重彩,体现了画家在造型用笔及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作品继承了唐代张萱人物画的特点,衣纹作铁线描,用笔细劲,形象俊俏之致,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后者以《秋风纨扇图》(上海博物馆藏)为例,唐寅把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措和颜辉的折芦描法掺和起来,挥洒自如,富有韵律感。画中的诗句:“秋风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托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借题发挥,来讽刺世态炎凉的社会风气。同时也怜人自怜,抒写失意心绪。他的大多仕女画是表现宫妓、妓女等下层女性生活的青楼题材,如《王蜀宫妓图》《淘谷赠词图》等,这与他利场舞弊案后,顾废自弃终日寄情声色不无关系。

  那么,这种风格的产生与他卖画为生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时期在繁华的江南城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唱妓越来越盛。谢肇制《五杂姐》记载:“今时娟妓满天下,其大都会之地,动以千百计。”在苏州这样经济发达的城市,此业的就显得尤为兴盛。唐寅作为一个命运曲折而又多情重义的文人,面对那些“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女性,自有惺惺相惜之意,于是便以这种题材来表现自己的同情。同时,更深层的原因是,他的这种题材源于当时绘画商品化及自己卖画的需要。唐寅生活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此时的商人和地主大都喜交文人和画家,往往把自己装扮成好文知画的风雅人士。面对特殊的消费群体,唐寅在创作人物画作品时,也不能不考虑接受者的审美趣味和心理需要。对那些附庸风雅的商人和地主来讲,有着婀娜身姿、笑靥如花的美人较之男子形象恐怕更能令他们赏心悦目,从心理上更愿意接受与收藏。这是唐寅人物画中大量出现仕女题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生计的需要,唐寅还应人所求,描绘过大量的色情画之类的春宫图。明沈德符说:“工此技者,前有唐伯虎,后有仇实甫(英)”。可见唐寅十分擅长画此类题材。但是传说中的春宫真迹底本多已失传,传世的临摹本有《退食闲宴》《竞春图卷》《花阵六奇》等。

  另外,唐寅在山水画上造诣很高,清代盛大士《溪山卧游录》中说:“云林伯虎,笔情墨趣,皆师荆关而能变化之,故云林有北苑之气韵,伯虎参松雪之清华。其效法虽似北宗,实得南宗之神髓者也。”阐述得极有见地。但唐寅是院派这种风格正统的画法,而不是沈周、文徵明那种文人画风格,是有特定原因的。其中的重要因素是,作为一名文人雅士,工细严谨的院体绘画方式与逸笔草草的文人画相比,更容易迎合普通民众的欣赏习惯。唐寅一生以卖文鬻画为生,必然会比较注重观众的需求,并随着对象的变化而选择适宜的艺术风格。

  唐寅的花鸟作品不多,但不可不提。他擅长水墨写意花鸟,墨韵明净、意境高雅。如祝允明诗曰:“唐郎写竹如写字,正以风情韵度高。”其所绘《雨竹图》扇面(上海博物馆藏),以浓墨绘近竹,淡墨绘远竹,笔墨淋漓,气韵酣畅。书画作品的情托于相,而意趣更在点画外。

  四、结论

  明朝可谓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已经催生了一个主动参与市场交易,自食其力的画家群体。唐寅即是这个时代特点之下市民阶层知识精英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唐寅一生颇多坎坷,尤其是30岁那场冤案,令人为之悲叹惋惜。但换个角度来讲,也正因其仕途的不顺,才成就了他艺术上的光辉灿烂。难怪顾复在《平生壮观》中感慨:“予以为先生生前之不幸,乃身后之大幸焉。”此后他奉行的是一种通过鬻画卖文来补持生计的务实生活态度,藉此得以保持了一种傲然独立的良好心态,对其艺术风格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卖画为生使他的绘画作品不得不考虑大众的喜好和接受程度,由此最终形成了他“亦利亦行”雅俗共赏的山水画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发达的经济促使他的卖画方式多样。除了友情赠送外,还有订购、延请、直接现金交易等方式,这也是当时大部分画家参与市场的方式。虽然唐寅大部分时间画卖得并不是很好,甚至到了无米下锅的境地,但毕竟能够为他提供最基本的经济来源。

  总的来说,卖画的生活方式也并不是他心甘情愿的,只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这种生活方式不需要进入传统的仕途阶层圈子,而是游离于它之外。这既可以更加清楚地洞察它的利弊,又能尽情地享受圈子外部广阔的环境,吸纳各种艺术的因素。因此唐寅的艺术思想,不仅有着文人的高雅,也有融合了市民意识的淳朴,是沟通这二者的纽带。这也是唐寅特殊艺术风格形成以及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喜爱的原因所在。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聂成文
聂成文

中国的书法艺术,行草隶篆、或碑或帖各有特点。或如草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

 8件作品 829热度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5312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6999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7062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7218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7445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9828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8264热度

最新文章

以写为主 清丽纵逸 ——读张雪丹先生两幅大写意花鸟(《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以写为主 清丽纵逸 ——读张雪丹先生两幅大写意花鸟(《西部成

大写意花鸟画,借助于书法的技术手段和审美特征,充分发掘毛笔和宣纸的表现潜

2025-09-03

山重水复 云逸烟邈——《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傅化群先生作品赏析

山重水复 云逸烟邈——《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傅化群先

皴笔奇崛苍莽而见山峰如耸、超拔挺立,线写朴拙嶙峋又见崖石纵横、峥嵘碐磳

2025-09-03

丹青绘尽秦岭色——陕西省美协理事葛建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丹青绘尽秦岭色——陕西省美协理事葛建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秦岭,这条犹如盘踞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龙,以巍峨的身躯横亘东西,成为中华民

2025-09-01

岭上多白云 山水总含情——陕西画家翟晖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岭上多白云 山水总含情——陕西画家翟晖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清代张惠言《水调歌头》

2025-09-01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先生作品赏析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

王俊平先生是以漫画闻名的画家,也偶作中国水墨写意画,往往笔写墨染富于天

2025-08-27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作品简析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

或工质或写意的,或古典或现代的,无论什么体裁、何种主题,张怀月女士

2025-08-26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2025-08-25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2025-08-25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2025-08-25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

“一生画兰,半世画竹”画竹必是成竹在胸之人才可为之的事业,而成竹在

2025-08-25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202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