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艺术工作者的原动力

2012-02-23

文章来源:
623次浏览

生活是艺术工作者的原动力

 

——黄土画派画家第十九次采风活动感言

 

□特约通讯员 刘丹 李娜    本报记者 蒋水莲 李霞 汪利利

 

  黄土画派第十九次赴陕北(过大年)采风写生活动如期于2月2日拉开帷幕,神州诗书画报专刊编辑部主任、记者蒋水莲应邀对黄土画派的采风活动进行了全程的跟踪报道。采风过程中,蒋记者亲眼目睹了刘文西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认真的创作态度,同时也看到了黄土画派成员在刘文西老师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在艺术道路上的认真和执着。带着深深地感动,蒋记者采访了黄土画派部分成员,认真倾听了他们对刘文西老师的敬仰以及对“黄土”精神的理解和追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王有政  (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黄土画派采风写生这是第十九次了,不管这一路上有多困难,都一直在坚持。能来的老师都能坚持到最后。像刘文西老师这么大年龄了一直坚持自己走,一直坚持下乡深入百姓生活中,他来这里有近100次了却没有丝毫的懈怠。那么我们也应该向刘文西老师学习,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到生活中去找寻创作的源泉。只有到生活中去看、去发现、去感受,才能创作出最根本、最真的作品。很多走市场的画家,他们不会这么深入生活,不会走我们这个路子,创作出的作品就很值得商榷。
  黄土画派提倡的这种深入生活的精神,应该是现在创作的主流。因为你一旦脱离了生活,创作的思想源泉就干涸了。就好比离开水的鱼一样,没有了最基本的维持生命的东西,就只能死了。艺术创作也是一样,只有这样,生活中才有最真实的、最能让人瞬间产生感情、产生灵感的东西。所以坚持到生活中去,是创作的主旋律。
艺术贵在创新
 陈光健  (原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系主任,陕西省妇女书画协会名誉会长,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到陕北看过几次秧歌,但是秧歌的组织形式每次都不同。延川的秧歌有五个队,各个队都有不同的特点,我觉得很有创意,不是传统的扭秧歌、打腰鼓等。其中还加入了生产动作,像打连枷、纺线、绾线等劳动动态都通过舞蹈来表现出来。我看他们把劳动气息用美的形式表演出来,这个创意很好,从生活里面提取出了很多劳动的节奏编在秧歌舞蹈里,比较有生活气息和劳动气息。我拍了很多照片回去,我觉得把它画出来一定很美!
坚持艺术实践
  贺荣敏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采风对于画家而言是一个全方位的艺术活动。画家采风要全方位,我们不是背着照相机的摄影家。我自己是画速写的受益者,因为照片永远不是画,速写记录的过程有个提纯的过程,打动心灵的、能让你画的东西才可以进行再创作。现场画和回去画的情绪感觉是不一样的。一个画家不是画匠,艺术家必须是一个思想家。采风过程中,拍照、速写、文字等一条龙充分利用起来,才能将形象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前些年我去欧洲,画了300张速写,写了5万多字的文字记录,此后又出了一本书——《话说欧洲》。学习刘文西精神,发扬黄土画派传统,坚持不断的艺术实践。从我很小的时候,刘院长就是我的偶像,后来从认识到成为刘院长的学生,我崇拜刘院长的精神,关于刘院长的精神,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黄土画派的艺术特色”,刘院长的精神激励着我。我学习刘院长的精神,坚持采风,创作方面应该是比较多产的,我坚持速写、坚持写日记,办了3次展览、出书10来本,发表了30多万的文字。

要有艺术探索精神
 刁呈健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西安青年美协主席):写生就是把美术和行动相结合,这对我来说是很好的财产,可以深入生活,更细致地了解生活和生活中的人们。刘老师的勤奋,刘老师对艺术旺盛的精力,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他已经是80岁高龄的人了,出来采风并不断地搜集资料,而且画了很多写生,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神和旺盛的艺术探索精神。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要不断地,而且要勤奋努力的在艺术创作上拿出好的作品。在艺术创作上,必须要把思想、艺术融入生活,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们具有榜样性和指导性,我也将努力的学习,把创作搞好。
到生活中去
  李师明  (陕西省延安市政协常委,延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延安国画院院长):黄土画派到陕北采风这是第十九次了,我也参加过十四五次了。我跟随黄土画派,跟随刘老师到乡下的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刘老师常提醒我要多深入生活,多搞创作,要常出去。而且他给我写了一张关于这个内容的字。跟着刘老师,刘老师会时常鞭策、批评、鼓励我。每一次下来都有不同的感觉,要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群众,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才能画出好的画来,老师平时批评得非常对。我们就是以刘老师为榜样,学习刘老师的精神,到生活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每一次下来都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想法,有很多创作的欲望。
寻找艺术之根
  杨国杰   (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感触很多,要画好的画作,必须要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必须要扎根在老百姓中,扎根在延安这块黄土地上。这才是艺术的根,如果艺术没有根,就像没有根的树,它就会死。刘老师的艺术发展历程就是大家的楷模,他刚开始毕业第一次实习就是在陕北,后来就不愿意离开这片黄土地了。刘老师很勤奋,一大早起来就在画,一直画到晚上十二点,我很敬佩他。他就是大家的教师,他的画都是生活堆积起来的,他大量的艺术元素都是从老百姓这儿来的。所以,必须要有老百姓这个生活的源泉,没有这种源泉就什么都不是,也创作不出好的作品。
发掘精神的再现
  张立宪  (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研究生导师):采风就是发掘一些精神的东西,有些东西虽然在一样的场景里面,还是有不同的印像,这就要看怎样去挖掘,怎样去发现。然后,回去以后再创作的过程中也有一个重新整理、重新创作的问题。
  每次采风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心理印象,不是说这次我来参加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个印象、记忆可能在你以后好多的作品中都会显现出来。刘老师的足迹一辈子在这里,陕北来了100多次,但还是一直在坚持。每一次回去他要具体画什么并不一定,他是把这些积累的东西,在他的作品里面不断地再现,不断地提炼出来。所以当他在创作中有什么需要的东西,脑海里就会马上浮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就变成了刘老师能够自由创作的内容。
  其实我们后来都是学习刘老师的方法。如果你说每一次出来的目的性很强,要做些什么,不一定能做成。不断地下来、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好多东西聚集到一起,就有了源源不断地收获。
  有时候除了跟刘老师下乡,我自己也下来,主要是为了找寻创作的某个素材。找到以后就回去创作。像这样的采风活动,其实就是自己到生活中去捉摸发现。如果一直在同样的场景里,就成为了你脑海中的素材了,这也是很关键的。如果你有想要表现这些地方的意愿,那你就对某些细节、某些点,会很仔细地去探究,这些细节、点在你看来很有创作的特点,那么在这一个点上就能升华出很有意义的创作。

 

刘文西老师敲起鼓来雄姿英发

 

贺荣敏老师与戴信军老师在清涧写生

 

黄土画派香炉寺黄河大合影

 

相关链接

 

追寻前辈足步   探求艺术本真
——中国国家画院刘文西工作室画家采风感言

 

  本报讯(记者蒋水莲 特约通讯员刘丹)黄土画派第十九次赴陕北(过大年)采风写生活动已经结束,但是作为中国国家画院刘文西工作室的画家来说,采风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还历历在目。他们忘不了的东西太多,感悟的东西更多。通过采风活动,他们对艺术更加执着,他们的艺术嗅觉更加敏锐,艺术追寻方向更加明确。借此机会,本报记者采访了这些在艺术道路上潜行的虔诚者!
  薛晓喜  我们是第二次随刘老来采风,学习他的艺术思想和精神,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以后还要加强努力、学习。
  赵金文  艺术家在生活中采风是来吃文化的奶。陕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来陕北采风是有责任心、道德感、历史责任感的画家必须来吃的母乳。
  李湘源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反映生活讴歌时代,刘文西老师做到了,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陈柏  上美院时,老师讲“道法自然”,当时认识有限,通过和刘老师下乡采风,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回归自然、回归淳朴才是最本真的。
  余新民  刘老的执著精神很让我们感动,画家不采风真的画不出好画,采风真的非常重要,平常做的很不够,从刘老师的班毕业以后我也要坚持去采风。
  王砚农  照抄大自然,怎么能做到艺术创作?总结笔墨语言,追求天人合一的感觉,是我这次采风后要认真学习实践的。
  石新文  弘扬黄土精神,坚持深入生活,向刘文西老师和黄土画派的前辈们学习,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人民的真诚和善良,用我们画家的手去描绘广大的劳动人民而奋斗。

 

刘文西、王有政老师与工作室画家合影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3435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5668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5693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5940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6292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8477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7265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3399热度

最新文章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先生作品赏析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

王俊平先生是以漫画闻名的画家,也偶作中国水墨写意画,往往笔写墨染富于天

2025-08-27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作品简析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

或工质或写意的,或古典或现代的,无论什么体裁、何种主题,张怀月女士

2025-08-26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2025-08-25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2025-08-25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2025-08-25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

“一生画兰,半世画竹”画竹必是成竹在胸之人才可为之的事业,而成竹在

2025-08-25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2025-08-25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2025-08-25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女士作品赏析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

于博女士的这幅《夏日小憩》,将中国绘画的笔墨语言和人物造型的写实表现

2025-08-25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或丝路戈壁、大漠茫茫,或云横秦岭、太白险峻,或峡江浩荡、烟岚云翳,或黄河

2025-08-22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2025-08-21